高僧以慈隐,远在石桥西。
地接支郎寺,门临孝子溪。
松风斜落径,竹影乱侵畦。
不见中岩老,荒村独杖藜。
诗句释义与赏析:
高僧以慈隐,远在石桥西:这句描述的是庵的位置。“高僧”指的是隐居的和尚,而“以慈隐”表明他的修行方式是慈悲为怀。“石桥西”则指出了庵的具体位置在桥梁西边。
地接支郎寺,门临孝子溪:这句话表达了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支郎寺”可能是附近的一个寺院,“孝子溪”则是与该寺相邻的小溪。这里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氛围。
松风斜落径,竹影乱侵畦:这两句诗描绘了庵周围的自然景观。“松风”、“竹影”都是自然的意象,它们随风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给庵增添了一份幽静和神秘感。
不见中岩老,荒村独杖藜: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某个人的怀念。“中岩老”可能是指一个熟悉的地方或人,“孤杖藜”则形容了这个人独自一人行走在荒凉的村庄中,手持藜杖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孤独与坚韧的气质。
译文:
高僧以慈隐,远在石桥西。
地接支郎寺,门临孝子溪。
松风斜落径,竹影乱侵畦。
不见中岩老,荒村独杖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慈隐庵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石桥、寺院和小溪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同时,诗人通过提及“不见中岩老”,表达了对那位老人或地点的特殊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情感色彩。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暖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