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漫漫混渭泾,九山高枕卧云屏。
摊书雾拂双眸莹,揽镜霜欺两鬓青。
归燕凄凉谁复顾,吟蛩哀怨不堪听。
秋风落木茅茨破,坐右高县陋室铭。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表达了他对世道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句解读:

  1. “世故漫漫混渭泾” - 此句描绘了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渭水与泾水交汇处,比喻世事纷争,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
  2. “九山高枕卧云屏” - 诗人想象自己如同高山上的仙人一般,枕着九重的山峦,躺在如屏障般的云雾之上,形容自己心境的高远和超然。
  3. “摊书雾拂双眸莹” - 诗人摊开书籍,眼前仿佛有轻烟拂过。这描绘了一种沉浸在学问或沉思中的状态,眼睛因为凝视书本而显得明亮。
  4. “揽镜霜欺两鬓青” - 诗人照镜子时,发现霜花覆盖在鬓角上,暗示年岁已高,同时也表现了内心的哀愁。
  5. “归燕凄凉谁复顾” - 燕子归巢,但家中无人关注,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及孤独的感受。
  6. “吟蛩哀怨不堪听” - 蟋蟀的声音充满了悲哀,诗人难以忍受这种哀伤的旋律,反映出其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7. “秋风落木茅茨破” - 秋风扫过,落叶飘零,茅草屋被吹得破损,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和诗人所居住环境的简陋。
  8. “坐右高县陋室铭” - 在诗的结尾,杜甫以“高县陋室铭”自谦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简陋的环境,但仍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追求,暗喻自己虽居高位却不沾权贵。

赏析:

整首诗以沉郁的情感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面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时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摊书”、“揽镜”等动作描写,生动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越。整体而言,此诗不仅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思想感情,也展示了诗人在乱世中依然坚守道德操守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