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标竞渡快轻狂,忆昔游观力尚强。
艾颗离离供巧制,榴花朵朵殿群芳。
辟兵人佩灵符小,吊古江沈角黍香。
晓起画梁双语燕,似知节序说兴亡。

【注释】

五日:指端午节,古人称五月为“仲夏”,“五”为“午”,“日”为“阳”,故称端午。

次万山:即《次韵万山》诗。

艾颗:指端午节所用的艾叶和粽子。

榴花朵朵殿群芳:形容榴花盛开,艳丽无比。榴花,又称“丹若”、“金钟”、“火石榴”。

辟兵:避兵,避战。辟,通“避”。

吊古:凭吊古人的遗迹,以寄托哀思。

晓起画梁双语燕:清晨醒来,在画栋上看到一对燕子正在交配。语出唐·杜甫《春夜喜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端午节的一次即兴之作。全诗紧扣端午佳节的主题,抒发了作者对节日习俗的感受和思考。

首联“夺标竞渡快轻狂,忆昔游观力尚强。”诗人回忆了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感受到了那种热烈的氛围和人们的热情洋溢。

颔联“艾颗离离供巧制,榴花朵朵殿群芳。”描绘了端午节特有的习俗——用艾叶和糯米包裹成各种形状,再用五彩线扎成一束束的粽子,寓意吉祥安康。同时,榴花盛开,艳丽无比,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颈联“辟兵人佩灵符小,吊古江沈角黍香。”“辟兵”指的是避战求安之意,而“吊古”则是凭吊先贤之遗迹。这里的“江沈角黍香”则是指端午节时江上的祭奠活动。

尾联“晓起画梁双语燕,似知节序说兴亡。”诗人在清晨醒来,看到画梁上的一对燕子正在交配。燕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物,在这里象征着节日的喜悦和祥和。同时,也暗示了节日的兴衰更迭。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和对节日氛围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