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岁岁徵遗逸,奉诏蒐罗在有司。
深巷穷经端可乐,诸侯劝驾不容辞。
天威咫尺黄金阙,虎拜三千白玉墀。
清问从容及民瘼,东南黎庶洽雍熙。
【诗句释义】
朝廷每年都在寻找遗逸之士,奉诏在官府里搜罗人才。深巷穷经,端可乐;诸侯劝驾,不容辞。天威咫尺黄金阙,虎拜三千白玉墀。清问从容及民瘼,东南黎庶洽雍熙。
【译文】
每年朝廷都派人到各地寻找遗逸之士,奉诏到官府里搜罗人才。在深巷穷经,是端乐的事;诸侯劝驾,不能拒绝。天子的威力就在咫尺黄金阙下,皇帝用虎拜礼向群臣祝贺,有三千名白玉砌成的台阶。皇帝询问时,态度从容,关心百姓疾苦,使东南地区的百姓和睦相处,享受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是送邵升远之京的诗。邵升远赴京应聘,本应高兴,然而诗中却流露出忧心忡忡之情。首句“朝廷岁岁徵遗逸”,写朝廷每年都在寻觅遗逸之士,这既是对邵升远的祝愿,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评:朝廷只重视那些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人,而忽视那些有才能但不被任用的隐士,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次句“奉诏蒐罗在有司”,写朝廷奉诏在官府里搜罗人才,这也是对朝廷的讽刺。朝廷既然不重视人才,自然要派官吏去搜集,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官吏搜罗了人才,人才就不愿为朝廷效力,而官吏又不得不去搜罗人才。如此看来,朝廷的人才储备是十分匮乏的。
第三句“深巷穷经端可乐,诸侯劝驾不容辞”,是说在深巷中苦读的人,是令人感到快乐的;诸侯们劝勉皇上,也不可推辞。这句话表面上似乎是赞扬了邵升远的勤奋好学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但实际上却是对邵升远的讽刺和挖苦。因为邵升远并不是那种只会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他之所以要去应聘,是因为他有志于为国家效力。但是,朝廷却把他当作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来看待,甚至对他进行百般阻挠,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两句“天威咫尺黄金阙,虎拜三千白玉墀”和“清问从容及民瘼,东南黎庶洽雍熙”,是对邵升远的勉励与祝愿。邵升远身处金阙之下,接受皇帝的召见,这是一种殊荣;他的言行举止受到皇帝的关注,也是一种荣誉。皇帝问他是否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这表明皇帝对邵升远是非常重视的。邵升远回答得很得体:皇帝问得那么从容不迫,关心百姓疾苦,让百姓都过上安定繁荣的生活。
整首诗以送别的口吻,表达了对邵升远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