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翻屋浪喧豗,泼墨浓阴扫不开。
天下撒来云母粉,人间唤作豆秸灰。
细民共喜宜新麦,老子先须探早梅。
为怕玉容禁不得,数枝和泪折将来。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 诗句:朔风翻屋浪喧豗,泼墨浓阴扫不开。
- 译文:北风呼啸翻动着房屋,掀起如波浪般的喧嚣。浓密的乌云遮蔽了天空,使得整个世界仿佛被泼上了墨水般阴暗。
- 关键词注释:
- 朔风:指寒冷的北风,通常在冬季出现。
- 翻屋浪喧豗:形容风势极大,如同翻动屋顶和波浪一般。
- 泼墨浓阴:比喻乌云厚重,遮住了阳光。
- 赏析:首句通过“朔风”和“浪喧豗”描绘了一幅北风呼啸、天气恶劣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气氛。次句“泼墨浓阴扫不开”,则进一步强调了乌云的厚重和阴沉,表达了诗人对抗自然力量的无力感。整首诗通过对天气的描述,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之力时的无奈与辛酸。
接下来是第二句:天下撒来云母粉,人间唤作豆秸灰。
- 译文:天地间飘洒着云母粉尘,人们称之为豆秸灰。
- 关键词注释:
- 云母粉:云母是一种矿物,常用于绘画或装饰,此处可能暗指雪花飘落的样子像极了云母。
- 豆秸灰:指的是用豆秸做成的草木灰,通常用于肥料。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自然的贫瘠或不完美。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天下撒来云母粉”和“人间唤作豆秸灰”,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飞的场景。雪花落在大地,就像撒下了云母粉末,而落到人眼中,又像是被当作豆秸灰一样。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第三句:细民共喜宜新麦,老子先须探早梅。
- 译文:百姓都欢喜新麦丰收,我必须先行去欣赏早梅。
- 关键词注释:
- 细民:普通民众。
- 喜宜新麦:喜爱新收获的小麦。
- 老子: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
- 探:观赏、欣赏。
- 赏析:这句诗通过“细民共喜宜新麦”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喜悦,体现了他们对新收成的重视和珍惜。而“老子先须探早梅”则是诗人对自己先于他人去欣赏早梅的喜爱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一句:为怕玉容禁不得,数枝和泪折将来。
- 译文:害怕无法抵挡这寒意侵蚀,只得带着几枝雪枝回家。
- 关键词注释:
- 玉容:这里可能是指美丽的面容或者美貌。
- 禁不得:承受不住,抵挡不了的意思。
- 赏析: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他担心自己无法抵挡住这突如其来的寒冷,于是只好带着几枝雪中的梅花回家。这里的“数枝和泪折将来”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美好但短暂事物的珍视和留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