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四世三公后,今日乘骢出案临。
坐上即时闻减乐,袖中虽暮不怀金。
官民乘访皆公论,狱卒平成有恕心。
古柏台边霜气冽,肯分春意到寒林。
这首诗是诗人杨子裕中丞所作的。下面,我们就逐句解读这首诗:
- 堂堂四世三公后,今日乘骢出案临。
- “堂堂”意味着威严、壮观,形容家族世代的荣耀;“四世三公后”意指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有四位世代担任过三公之职(即宰相)。而“今日乘骢出案临”则是指杨子裕中丞现在以公仆的身份,带着正义之心去审理案件。
- 坐上即时闻减乐,袖中虽暮不怀金。
- “坐上即时闻减乐”指的是当杨子裕中丞坐下时,立刻听到了减少音乐的声音,这通常意味着他即将开始审理案件,或者处理一些紧急事务。“袖中虽暮不怀金”表达了杨子裕中丞虽然已经年迈,但他心中没有私欲,没有贪图钱财的念头。
- 官民乘访皆公论,狱卒平成有恕心。
- “官民乘访皆公论”表明杨子裕中丞审理的案件都是公正无私的,无论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认为他的判决是正确的。“狱卒平成有恕心”则是指狱卒们在杨子裕中丞的领导下,都能够心怀宽大,对待囚犯都能表现出仁慈和宽容。
- 古柏台边霜气冽,肯分春意到寒林。
- “古柏台边霜气冽”描绘了杨子裕中丞所在的古柏台边,天气寒冷,霜气逼人,这象征着杨子裕中丞面对困难时的坚毅和勇气。“肯分春意到寒林”则是说即使春天来临,也不愿意分给那寒冷的山林一点生机,比喻杨子裕中丞的坚持和决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杨子裕中丞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诗中的“减乐”、“不怀金”等词句,都体现了他对金钱和权势的淡泊,以及对公正审判的坚守。而“官民乘访皆公论”,更凸显了他作为法官的权威和公信力。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表现了杨子裕中丞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古代司法制度的某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