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未封侯,发愤投其笔。
老儒七十馀,毫秃手不释。
才器有长短,志器各自适。
遥思玉关外,万里风沙隔。
杂诗五首
定远未封侯,发愤投其笔。
定远是汉代的名将赵充国,他在未被封侯之前,因不满朝廷对匈奴用兵的无方而发愤弃笔不写,转而从事边事。
老儒七十馀,毫秃手不释。
“老儒”即年已七旬的老学究,这里指作者自己。“毫秃手不释”,意思是手指因年老而秃,仍不停地写作。这两句表明作者虽然年纪很大,但仍然勤于著书,不肯罢休。
才器有长短,志器各自适。
才能和器量都有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两句表明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菲薄。
遥思玉关外,万里风沙隔。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为通往西域的要冲。诗人想到玉门关外面,万里之外还有风沙阻隔,这就表达了他希望解除边防上的紧张局势、实现国家安定的愿望。
赏析:
这首杂诗以“定远未封侯”开头,意谓赵充国虽未得官封侯爵,却发奋著书,为国效力。诗中“定远”一词,既指汉代名将赵充国,又暗指作者自己。赵充国未封侯而发愤著述,表现了一位爱国者忧国忧民的胸怀;作者虽年老而笔耕不辍,也表现了同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写自己年近古稀,仍不懈怠,继续从事著述活动。“老儒”“七十余”点明年龄,“毫秃”点明身体情况,“手不释”表明写作勤奋。
第三句写才器有短长,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发挥自己的才能。“才器”、“长短”都是泛指,“自适”即自我满足,“各自适”即各人按自己的条件来施展才能,各有各的成就。这是一首劝勉人安分守己、各尽所能的好诗。
末二句是全诗的中心。“遥思玉关外,万里风沙隔”,想象边疆风沙弥漫,千里迢迢,难以相见的情境。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解除边防紧张、实现国家安定的愿望。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高远,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