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棱玉壶冰,莹洁绝纤罅。
无人手自将,寘之霜台下。
海东闻鹤唳,清思方在野。
迟明有公事,匆匆催上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送陈子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棱棱玉壶冰,莹洁绝纤罅。

  • 这句诗描绘的是“玉壶冰”的晶莹剔透,形容其质地坚硬,没有一丝瑕疵。”棱棱”指的是形状锋利,像玉石制成的玉壶中的冰块那样坚硬而透明。”莹洁”则是指光亮洁白,没有杂质。”绝纤罅”意味着没有细小的裂纹或缝隙,形容玉壶冰非常完美无瑕。

无人手自将,寘之霜台上。

  • 这是在表达自己亲手打造并放置在霜台之上的意象,”无人手自将”表明这是出自自己的双手,无需他人协助。”霜台”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高耸入云的平台,象征着高远和纯洁的地方,可能是某种修行或者隐居之地。

海东闻鹤唳,清思方在野。

  • 这句诗通过”海东”暗示地点,可能在海边或者海岛上,”闻鹤唳”指的是听到了鹤的鸣叫声,通常鹤的叫声与高洁、纯净等意象相联系。”清思”表示思绪清晰、纯净,”方在野”说明是在野外,强调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情感状态。

迟明有公事,匆匆催上马。

  • “迟明”意味着天还未亮,”有公事”说明此时需要处理一些紧急的公务,”匆匆催上马”则表达了急于出发的状态。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公务的责任感以及不得不早起赶路的心情。

译文:
我亲手打造的玉壶冰,光洁如镜无瑕疵;
它被放在了霜台上,高耸入云象征纯洁。
海东听到鹤的叫声,心绪清明如野地;
天未亮时已有公事,匆忙催马要出门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于自然景象的感悟。其中,“玉壶冰”不仅是物理实体的描述,更是一种超脱世俗的象征,体现了诗人追求纯洁无暇的理想状态。通过“寘之霜台上”和“清思方在野”,诗人传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远离尘嚣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紧迫的无奈感受,以及为了公事不得不匆忙出发的情境。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