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英英云,孤凤云中吟。
风吹五色羽,堕此半水林。
桐花作秋枯,野桑空绿沉。
苦葚不致醉,鸮食予何心。
凤兮归去来,岐山有高岑。
雁荡山高耸入云,山峰如英雄英姿。
孤凤在云中鸣唱,其声清越如天籁。
风吹五色羽毛飘散,坠落半山林木中。
桐花凋零似秋叶,野桑枯萎绿意消。
苦葚未能解人意,鸮食我心何时休?
凤啊回归故乡来,岐山之巅云雾缭绕。
注释:
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的一座著名山峰。
英英:形容山峰雄伟壮丽。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这里借指山峰。
堕此:坠落于此。
桐花:即梧桐树的花,此处借指秋天的景色。
野桑:野草,这里借指秋天的景象。
苦葚:一种水果,味酸,此处借指秋天的味道。
鸮:猫头鹰,这里借指秋天的意象。
归去来:回到原来的地方。这里的“归”有多重含义,既可以理解为回归自然,又可以理解为回归故乡。
岐山:地名,这里借指故乡。
赏析:
这首诗以雁荡山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雁荡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雁荡英英云,孤凤云中吟。”以雁荡山的高峻和孤凤的悠扬起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雁荡山以其奇特的山峰和秀丽的自然景色而闻名于世,诗人通过描绘其巍峨壮观的外形,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之美。
接下来四句进一步描绘了雁荡山的美丽景观。风吹动山上的五彩羽翼,使得它们散落到半山腰的林木中。桐花凋谢,如同秋天一般,而野桑也失去了生机,变得枯黄。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雁荡山四季变换的美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
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之中。他发现,虽然雁荡山的美丽令人陶醉,但苦葚的味道却无法让他沉醉其中。这里的“苦葚”象征着生活中的艰辛与困苦,而“不致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无奈和厌倦。
最后一句“凤兮归去来,岐山有高岑。”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他渴望着能够像凤凰一样回归故乡,回到那高高的山岭之上。这里的“岐山”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标志,更是诗人心中的故乡。他渴望回到故乡,感受那份熟悉的宁静和温暖。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雁荡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