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生驹不受骑,小红车里簇归时。
钩帘醉卧毡毹月,不省人间有别离。

【注释】滦阳:地名。纳钵:即僧钵,和尚的法器;也比喻佛门。

【赏析】

此诗为五首组诗之二。第一、二两首写诗人与胡士恭游于滦阳,同宿寺中,夜半醒来,见红烛已灭,月明霜冷,不觉惆怅而作此诗。第三、四、五首写诗人在寺中闲居,每日清晨,看红日初升,照遍山川,然后到山前小溪去洗脚,再回到寺中,读经打坐。

这组诗表现诗人对人生、世事的超脱和淡泊情怀。诗中虽未直接写出“世事如烟”或“人生如梦”等警句警语,但诗人的心境却十分明了。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友人胡士恭游览滦阳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超然洒脱之情。

首句“新教生驹不受骑”,以生驹喻诗人自己,意谓自己如同一匹刚出栏的小马一样,尚未成熟,不能接受世俗生活的重负。“不受骑”三字,既表明了诗人不羁的性格,又透露出一种对尘世纷争的厌倦之情。

第二句“小红车里簇归时”,则是描写与友人胡士恭一起出游的情景。诗人坐在一辆红色的车子里,随着朋友一同回家。这里的“小红车”既是实指,也是象征,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第三句“钩帘醉卧毡毹月,不省人间有别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游玩过程中的悠然自得。当夜幕降临,月亮高悬,诗人便放下帘子,倚靠在毡毹床上,陶醉于这宁静美好的夜晚。然而,他并不在乎世间的离别与离散,因为在他的心中,只有这无尽的美景与友情相伴。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滦阳游玩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超然洒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然、超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