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真门外逍遥观,银阙琼楼倚碧岑。
万树古松云气湿,一溪春水雨痕深。
山灵久护黄金鼎,仙客闲调白玉琴。
欲访云岩天已夕,杖藜他日约重寻。
【解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逍遥观后的感怀之作。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奉真门外的逍遥观中所见景色:“银阙琼楼倚碧岑”,这是想象中的景物。“银阙”和“琼楼”都是天上的宫殿,“倚碧岑”即依傍着苍翠的山岑。这样,诗人便将人间的逍遥观与天上的玉京联系起来了。“万树古松云气湿,一溪春水雨痕深”。这两句紧承前两句的描写,进一步写逍遥观周围的自然环境。“万树古松”是实写,“云气湿”“雨痕深”是虚写。“万树古松”,既写出了逍遥观周围的松树之多,又烘托了一种幽静、恬淡的气氛。“云气湿”则写出了松树之高,而“雨痕深”则写出了松树之密。“一溪春水雨痕深”,以“一溪春水”喻“一川绿树”,以“雨痕深”喻“云气湿”,把眼前之景与胸中之情融为一体,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游观时的心境,而且也能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
第三联是写诗人在逍遥观中见到的景象,表现他与神仙交往的情景,也表现了他游赏时的心境。“山灵久护黄金鼎,仙客闲调白玉琴。”这两句是写诗人在逍遥观中看到的景象。“山灵”指山神或山中的神灵。“黄金鼎”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宝鼎,据说是炼丹时用来烧火的鼎。传说黄帝曾炼成五色祥云鼎,并吞食了其中的三枚,因此被尊为天下人皇。“仙客”指仙人。“仙客闲调白玉琴”是说仙人悠闲自在地弹奏白玉琴。这里诗人运用典故,巧妙地将现实与神话相结合,既表现了作者在游观时心情的宁静和愉悦,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向往神仙生活的思想感情。
尾联是诗人对游逍遥观的小结,也是对全文的收束,它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来此地的愿望。“欲访云岩天已夕,杖藜他日约重寻。”诗人想再次游览逍遥观,但天已经晚了,只好作罢。“杖藜”是古人用树枝做手杖的意思。“他日约重寻”则是表示诗人希望下次再来,再次游观。
【答案】
游逍遥观欲至云岩不果
奉真门外逍遥观,银阙琼楼倚碧岑。
万树古松云气湿,一溪春水雨痕深。
山灵久护黄金鼎,仙客闲调白玉琴。
欲访云岩天已夕,杖藜他日约重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