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筇携得风烟,归来拟待闲吟啸。济时人物,天公又早,安排都了。凤诏泥封,乌台霜凛,好音新报。见西山一带,浮岚滴翠,晚色又添多少。
千里威声先到。正秋风渭波寒早。袖中霹雳,何须直把,世间惊倒。激浊扬清,提纲振纪,要归中道。但从今剩把,救民长策,向灯前草。
【注释】
瘦筇:竹制的拐杖。济时人物:济世救民的贤人。天公:上天。凤诏:皇帝的命令。泥封:封缄。乌台:御史台,古代负责监察官员的机构。威声:声望。秋风渭波寒早:形容秋风凛冽,波涛寒冷。袖中霹雳:比喻有雷霆般的威力或气势。激浊扬清:清除污浊,发扬正气。提纲振纪:整顿纲纪。从今剩把:从今后还要拿出去。长策:良策。
【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词人为当时主战派人士张魏公所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作品。全词通过描写词人归家后所见景象,表达了词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词人胸怀壮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上阕描绘了词人归乡后所看到的美景与感慨。词人用“水龙吟”作为题目,既点明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表达了词人的心情。他手持竹制拐杖,带着风烟气息归来,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他想在闲暇时刻吟诵诗歌,啸傲山林。而当得知朝廷中有能人异士时,他感到欣慰和喜悦。
下阕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他看到朝廷传来了好消息,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然而他也明白,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他要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决心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词人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展现了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