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苏吴江人,字冠云,号果堂。
诸生。
乾隆初,举鸿博不遇。
因与修《三礼》及《一统志》,授九品官,以亲老辞归。
自少以穷经为事,尤精《三礼》,所著《果堂集》,多说经之文,言《周礼》典制最精。
兼通医学。
另有《周官禄田考》、《仪礼小疏》、《春秋左氏传小疏》、《保甲论》、《气穴考略》等。
生卒年:1688-1752
清江苏吴江人,字冠云,号果堂。
诸生。
乾隆初,举鸿博不遇。
因与修《三礼》及《一统志》,授九品官,以亲老辞归。
自少以穷经为事,尤精《三礼》,所著《果堂集》,多说经之文,言《周礼》典制最精。
兼通医学。
另有《周官禄田考》、《仪礼小疏》、《春秋左氏传小疏》、《保甲论》、《气穴考略》等。
生卒年:1688-1752
【注释】 客里逢佳节,登临何处山。:在异乡逢到了佳节,登上了什么地方的山峰? 片云林外澹,流水寺前湾。:片状的云彩在树林之外显得清淡,清澈的溪水在寺庙前流淌成弯。 帽落萸房冷,杯倾菊蕊斑。:帽子落地时带着凉爽感觉,酒杯倾斜时洒出菊花的斑点。 踞湖多胜事,知尔独开颜。:坐在湖边可以有更多快乐的事,知道你独自一人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异乡逢到重阳节所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综合推断全诗的含义。 首联“问古知何处,桐城路不迷”,意思是:在古迹中寻找着历史的踪迹,我找到了桐城这个地方,它让我不会迷路。“桐城”是地名,这里代指作者家乡。 颔联“穷山开石磴,障水筑金堤”的意思是:在深山里开出石级小道,用土石砌起防洪的堤坝。这两句写桐城的风景,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译文:听说江乡的雨,浸淫湖海间。雷声轰隆隆的,十天不停歇。水龙卷起三座山,蛟龙发怒裂天边。是屋承受风破,经过秋风吹过恐怕食物都吃不饱。旅人归未得,白发苍苍那开颜。 注释:闻说:听说;闻,动词,听说。江乡:指长江以南的地方。雨,名词,雨水。浸淫:浸润,渗透的意思。湖海间:湖泊与海洋之间。雷轰:打雷,形容天气异常,声音巨大如轰隆。缠:环绕缠绕的意思。十日:指十天的雷暴,即连绵不断的十天雷雨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莲渚依中顶,亭亭立万花。”:“莲渚”指的是水中的莲花丛,通常出现在池塘或湖泊中。"亭亭"形容花朵直立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姿态优美。这里描绘的是莲花在湖中的景象,莲花丛生,姿态优雅。"万花"可能是指无数朵莲花,或者泛指众多的花卉。 2. “出波披晓日,倒影散余霞。”:“出波”指的是水面上的波浪,"披"是动词,意思是覆盖或映照。"晓日"指的是清晨的阳光
【注释】: 过轩云弟平原幕舍:路过轩云弟弟的平原府邸。轩云,即李从简,字轩云;李益(748-779),字君虞,陇西姑臧人。《旧唐书》本传谓其“少孤贫,读书于外氏,尤通《六经》,善属文,解音律”,又言其“与李益、郑覃等友善。”李益曾出为郑县主簿,后官至中书舍人。此诗当作于大历初年,时李益在郑县任主簿,而与李从简相别已逾数年矣。平原,指李从简的郡望所在之平原郡。 京华一送尔:京城长安送别你。
注释: - 共是悲秋客,秋中客更悲。 赏析:“共是悲秋客,秋中客更悲。”诗人用“悲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秋天是一个容易使人产生感伤情绪的季节,而诗人作为一个“悲秋客”,在秋季更容易感到悲伤。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敏感和理解,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开尊稀旧雨,见月忆南枝。 - 乌鹊飞无赖,星河见几时。 赏析:“开尊稀旧雨,见月忆南枝
【注释】对镜:对着镜子。羸颜行若此,不为病才苏:形容自己衰老的容颜,就像这个样子。不为病才苏:不是因病而消瘦。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自身衰老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羸颜":指因年老体衰而容貌憔悴。"行若此":形容自己衰老的容颜,就像这个样子。 "不为病才苏":不是因病而消瘦。"病才苏":生病后瘦弱的样子。 "骨但崚嶒见,心仍勇猛无":骨头虽然瘦弱,但依然显得棱角分明
【注释】 南阳:指河南省南阳。时秀水:时秀水在今河南邓县西,为汉江支流。郑秀才:即郑琰,字彦光,南阳人。苦(kǔ)跨马:骑马。每不克偕:每次都不能一起去。因:因此。贻(yí):赠与。解嘲:解脱了嘲笑的困境。率尔(shuò ěr)奉答:轻率地回答。率,轻率;尔,语气词。寻幽:访求幽静的地方。本:本来。不倦:不厌倦。无伴:没有同伴。每含愁:经常是愁眉不展。山好:山水景色好。凭谁赋(fù):凭谁作赋
通过对诗句“爱钓非爱鱼,无鱼心亦足”的赏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钓鱼活动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态度。在这首诗中,沈彤以简洁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钓鱼这一简单活动的喜爱。他并非因为鱼而钓鱼,而是因为钓鱼本身让他觉得满足。这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也展示了一种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意象“回塘泛秋绿”,描绘了秋季池塘边的景象,绿色水面反射着秋天的光辉,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怀徐被广”,然后结合注释和注解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情感。 “悲君滞城北,身世久相违”,首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其困守城北,不得志的同情;“头白生涯冷,家贫过客稀”,颔联写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状况的担忧;“一尊聊拨闷,数卷足忘饥”,颈联通过饮酒作诗来排解心中的愁闷
李淑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李淑慧的生平、诗作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生平:李淑慧,字端芳,被尊称为“淑照妹”。她生活在清代,具体时间不详。根据现有史料,她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她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女性。 2. 诗作:李淑慧的作品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她的诗词作品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风格多样,涉及闺秀词赋等多个方面
清江苏吴江人,字冠云,号果堂。 诸生。 乾隆初,举鸿博不遇。 因与修《三礼》及《一统志》,授九品官,以亲老辞归。 自少以穷经为事,尤精《三礼》,所著《果堂集》,多说经之文,言《周礼》典制最精。 兼通医学。 另有《周官禄田考》、《仪礼小疏》、《春秋左氏传小疏》、《保甲论》、《气穴考略》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