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斯文有耿光,端然龙衮閟宫墙。
春秋不独尊周室,金石如闻奏庙堂。
碑树丹楹皇帝诏,盒封黄帕内庭香。
至今仰赖遗经在,师表前王惠后王。
【注释】
右丞:唐时翰林学士的称号。周伯温:即周必大,宋代文学家、诗人。前为宣文阁授经郎(官名):宋初设此官职,掌传授经史。代祀孔子庙:祭祀孔子的庙宇。次韵:和原诗押韵的诗。万世斯文:历代流传的文化遗产。耿光:明亮的光芒。端然:庄重的样子。龙衮:皇帝礼服上的绣有龙纹的衮服。閟宫墙:紧闭的宫殿之门。春秋不独:春秋两季,指一年四季。尊周室:尊崇周王朝。金石如闻奏庙堂:好像听到金石乐器演奏在庙堂里。丹楹:红色的屋柱。皇帝诏:皇帝的命令。内庭香:皇宫内散发的香味。遗经: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师表:老师的典范。前王:古代的帝王。惠后王:恩惠于后代的君王。
【赏析】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文化事业,曾主持过“庆元党禁”,反对和议派,因此被贬到信州。公元1927年春天,他在江西铅山游览,见到当地百姓祭祀孔子,感慨颇多。于是他作了一首《和原韵》诗,表达了他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首句“万世斯文有耿光”,意为历代流传的文化遗产像明亮的光芒一样,照亮了人类的智慧。第二句“端然龙衮閟宫墙”,意味着庄严的皇帝礼服上绣着龙纹,紧闭的宫殿之门象征着权威与尊贵。第三句“春秋不独尊周室”,表达了春秋两季,四季都尊崇周王朝的思想。最后一句“金石如闻奏庙堂”,则形象地描绘了仿佛听到了金石乐器在庙堂中奏响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圣的氛围。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周必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