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搜贤及海隅,王褒歘起应时须。
澧兰处处歌公子,楚国人人颂大夫。
藉甚姓名登制命,沛然霖雨下云衢。
力田孝悌兴岩穴,何异福王遗画图?

圣主搜贤及海隅 王褒歘起应时须

圣上寻英才,四海无闲地。张昱的这首《题推官赠行卷》便生动描绘了这一景象。诗中,圣主之目光遍及各地,不遗贤良,即便是偏远之地也难逃其搜寻之眼。“王褒歘起应时须。”王褒,即王勃,因《滕王阁序》声名鹊起,正是圣上求贤若渴、适时而动的写照。

诗篇继续展开,描述澧兰处处传唱公子歌,楚国人人赞颂大夫德。这不仅是赞美,更是一种期望与寄托。诗人以澧兰象征君子,公子为地方士人代表;楚国则象征着广袤的土地与人民,他们的赞誉是对王勃德行的最高肯定。这样的比喻,既富有画面感,又凸显了王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诗人笔锋一转,提及王勃姓名被载入制命,如同霖雨般滋润着朝野百官之心田。此处的“制命”指的是朝廷的任命文书,意味着王勃的才华被皇帝所认可,并赋予相应的职务。这种荣耀不仅代表了个人的荣耀,更是对王勃品德和才华的高度肯定。

诗篇的最后一段,“力田孝悌兴岩穴,何异福王遗画图?”更是将王勃比作福王遗留的珍贵画卷。这里的“力田”指勤劳耕作的农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滋养家园,而“孝悌”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者的结合,象征着王勃不仅自身才高八斗,而且其人品也如岩石一般坚固,足以支撑起一片天地。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赞美,更蕴含了作者对理想政治和社会风气的深切期盼。通过对王勃的描写,张昱传达出一个时代的信息: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怀抱才华,都能得到时代的赏识与重用。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以及对人才价值的重视。

在阅读《题推官赠行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欣赏诗文本身的魅力,更是在感受作者对于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深刻思考与热切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