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谓海棠春一梦,却成因果结天葩。
有同仙客夸桃实,不待诗人赋木瓜。
龙颔珠今归汝手,锦衣囊合在谁家?
明年燕子来时候,更与维摩作散花。
【注释】
径山:佛教名山,在浙江省。兴圣寺:寺院名。广福庵:寺院中供僧徒休息的小屋。昙芳忠公:指昙芳忠,即昙噩,字忠公。上人:对僧侣的敬称。海棠:落叶小乔木,春季开粉红或白色的花。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年号(1368-1398),此指洪武三年春天。龙颔珠:形容大而珍贵的珍珠,比喻贵重的宝石或人才。维摩诘:佛教高僧,姓维摩诘氏,梵文Vaisakhaputra,意译“净名”,又称“毗摩罗诘”。相传他常以病卧示人,说法时则现神通,后被尊为“菩萨”。散花:佛经故事,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时,天女散花,花瓣落于他的头上。
【译文】
径山兴圣寺的广福庵是昙芳忠公的讲坛,他门下弟子统上人在庵中居住。庵前旧有一株海棠树,洪武三年结出的果实大如木瓜,五色缤纷、香喷喷的。我曾经说过:“海棠春一梦,却成因果结天葩。”
有人和仙人夸赞桃实的甘甜,不待诗人赋诗赞美。
现在龙颌珠已经归到你手中了,你该把锦衣囊还给谁呢?
明年燕子来的时候,更与维摩诘作散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径山兴圣寺观海棠并作的小品。首联写景,二、三两联议论,末联抒情,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径山兴圣万岁禅寺之广福庵”一句交代了游览的对象,“昙芳忠公道场”一句则点明游览的原因。“庵前旧有海棠树,”二句描写海棠树生长的情况,“尝谓海棠春一梦,却成因果结天葩。”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海棠树的喜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有同仙客夸桃实,不待诗人赋木瓜。”两句则写出了作者对桃子的喜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龙颔珠今归汝手,锦衣囊合在谁家?”两句则写出了作者对宝石的喜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明年燕子来时候,更与维摩作散花。”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