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蓬尘纸一窠,束之高阁又何多!
百年公论竟无定,千古文章将奈何?
大雅未应终绝响,离骚可谓极颓波。
仲尼删后诗三百,谁与升堂取瑟歌?
搜索旧稿有感
百年公论终难定,千古文章何处寻?
翻译:
抖擞蓬尘纸一窠,束之高阁又何多!百年公论竟无定,千古文章将奈何?
大雅未应终绝响,离骚可谓极颓波。仲尼删后诗三百,谁与升堂取瑟歌?
注释:
- 抖擞蓬尘纸一窠:形容纸张因岁月而变得破旧不堪,比喻旧稿如同蓬蒿一样堆积如山。
- 束之高阁又何多:意为将旧稿收藏起来,不再使用或研究,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学问的无奈和惋惜。
- 百年公论竟无定:意指经过长时间讨论或争论的话题,最终无法达成共识,反映了世事多变和真理难以追寻的现实。
- 大雅未应终绝响:大雅是指古代高雅的诗歌,这里指的是诗歌艺术并未完全消失,但其影响力已不如昔日。
- 离骚可谓极颓波: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但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光辉被遮蔽,象征着文化与时代的冲突。
- 仲尼删后诗三百:孔子编辑的《诗经》共三百篇,这里提到孔子之后,诗歌作品数量减少,暗指文化传承的中断。
- 谁与升堂取瑟歌:原意是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或欣赏音乐,比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真正的智慧和才能往往不被重视。
赏析:
张昱的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感慨和哲理思考。首句“抖擞蓬尘纸一窠”,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作者对于书籍和学问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第二句“束之高阁又何多”,则直接点出了对过去学问的失望,以及这种失落背后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诗句“百年公论竟无定”,反映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众多观点的无奈,强调了历史进程中许多重要议题的不确定性。第三句“大雅未应终绝响”,虽表达了对古代诗歌艺术未能完全消逝的欣慰,但同时暗示了文化价值的持续流失和衰微。第四句“离骚可谓极颓波”更是深刻地指出了文化与时代斗争的残酷,即使是经典之作也难以幸免。
最后一句“孰与升堂取瑟歌”则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一种批评,指出真正有价值、能被理解和赏识的知识或思想在当前社会中并不常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张昱的《搜索旧稿有感》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的诗,更是一部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的作品。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它启发我们去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面对快速变化世界的适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