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波浪接青天,渺渺帆樯上计船。
万里客程何日尽,一宵江月向人圆。
桥题驷马名先至,风遇鸿毛势沛然。
之子澧兰歌最好,有人云梦泽南边。
【注释】
次韵:和诗。王孝廉:指王士祯,字贻直。慈利:地名。洞庭:湖名。青天:喻天空。渺渺:形容水波浩渺。帆樯:船的帆与桅杆。计船:载有行旅或货物的船只。何日尽:什么时候才能完。一宵:一夜。江月:月光。向人圆:月亮正圆。桥题驷马:用《左传·僖公五年》“驷马操辔”事。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名先至:名字排在前面。风遇鸿毛:比喻微物遇大运。势沛然:气势盛大。澧兰歌:指《小雅·北山》篇中的《北山之歌》。子:对人的称呼。云梦泽:在今湖北江陵附近。南边:即南方。
【赏析】
这首诗是酬答好友王士祯过洞庭时所作。洞庭湖浩瀚无垠,烟波浩渺,舟行其间,如履平地,故诗人以“苍茫”二字写洞庭之阔,并借“接青天”以状其高远之势。“渺渺帆樯上计船”,则写出了船行水上,轻飘飘、悠悠荡荡的感觉。这两句写景开阔壮美,为后文抒情作铺垫。“万里客程何日尽,一宵江月向人圆。”诗人由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联想到自己飘泊他乡的游子生活,表达了自己的羁旅之愁。“江月向人圆”一句,不仅写出了月色皎洁,更暗含着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桥题驷马名先至,风遇鸿毛势沛然。”这是诗人的即兴之作,通过描写桥上的驷马,以及风遇鸿毛而使车势盛壮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然漂泊天涯,但仍然心系家国的情感。“之子澧兰歌最好,有人云梦泽南边。”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语。诗人借用《诗经·小雅·北山之歌》中“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之子不归,不如不往,往必不来,来者吾往,岂不尔伤?”之意,表达出自己虽身在远方,但心却始终牵挂着家乡的深情厚意。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