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与人间巧,全凭此夜秋。
如何针线月,容易下西楼?

《七夕》

乞与人间巧,全凭此夜秋。

如何针线月,容易下西楼?

注释分析:

  1. 乞与:乞求给予或索取。
  2. 人间巧:人间的精巧手艺。
  3. 此夜秋:指这个秋天的夜晚,暗示了季节和时间。
  4. 如何针线月:用针线在月光下工作。
  5. 容易下西楼:轻易地从西边的楼阁上下来。

赏析:
这首《七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时刻。整首诗充满了对爱情与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

“乞与人间巧,全凭此夜秋”表达了人们渴望获得精湛技艺的愿望,而这一天正是收获的季节,象征着秋天的美好。这里的“乞与”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获取,而“此夜秋”则强调了时间的特定性和收获的季节。

“如何针线月,容易下西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这样的美好时刻,为何还要在明亮的月光下劳作,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七夕这一传统节日为背景,通过对比、反问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爱情、自然和传统节日的独特看法和深刻感悟。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古老传说的描绘,更是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李贺的诗歌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神秘感,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思考,展现出了古代诗人对于爱情、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