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常万乘缀旒旓,玉瓘升坛藉白茅。
前月太常班卤簿,安排法驾事南郊。

【注释】

(1)辇下曲一百二首:唐代宫廷宴乐时,由教坊乐工所奏的乐曲。一百二首指《霓裳羽衣舞》。

(2)缀旒旓:皇帝车驾外出,以玉饰缀于车前,象征天子至尊。

(3)玉瓘(guàn):帝王祭天用的大樽。

(4)藉白茅:在祭祀前将草席垫在坛上。

(5)卤簿:天子出行时仪仗队。

(6)安排法驾事南郊:准备仪仗队,祭祀天地。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南郊大礼而作。南郊祭天地,乃国家大典,非一般宴会可比。诗人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这一盛大仪式。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皇帝祭天地时的庄严场面,后两句叙准备法驾祭祀天地。

“旗常万乘缀旒旓,玉瓘升坛藉白茅。”这两句诗写皇帝祭天地时的情景,皇帝乘坐着华丽的车辇,上面垂挂着许多色彩斑斓的旗帜,车上有十二个金铃,每个铃子上都挂着一个珍珠串,非常壮观。玉制祭器“玉瓘”置于坛上,用以盛放供品,以示对上天的尊敬。祭坛之上铺着洁白的草席,这是为了表示天地之间的清静和祥瑞。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皇帝祭天地时的庄重与神圣,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盛事的崇敬之情。

“前月太常班卤簿,安排法驾事南郊。”这两句诗则是写皇帝在祭祀前的准备情况。太常寺是古代负责礼仪活动的部门,其人员组成庞大,各有职司。在这里,他们正在忙碌地布置祭祀用的仪仗队伍,为祭祀天地做准备。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皇帝祭祀前的紧张与有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此诗通过描绘皇帝祭天地的庄重场景以及准备祭祀的详细过程,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威严。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