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俗祠神主中霤,毡车毡俑挂宫灯。
神来鼓盏自飞动,妖自人兴如有凭。
【注释】
辇下:皇宫之下,指京城。中霤:古时祭祀用牲礼时,将羊悬挂于屋梁,谓之神主。中霤,即屋梁。毡车、毡俑:古代皇帝祭天用的祭坛上,有供牺牲的牛羊车和牛、羊头等,都是以毛毡制成。挂宫灯:指悬挂灯笼。神来鼓盏:指祭祀时鼓乐齐鸣,盏酒自飞。妖自人兴:指祭祀的人兴起妖术来求取祭祀之物。
【赏析】
《辇下曲一百二首》,乐府旧题。唐玄宗所作。《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此诗写在祭祀中由神灵自己起舞,人又兴起妖术来求取祭祀之物的情景。
前两句写宫中祭祀的场景,突出了神灵的尊贵地位。“国俗”二字,点出祭祀的对象是神灵。“神主”二字,表明祭祀的对象是神灵的神主。“毡车毡俑”,表明祭祀所用的牛羊等牺牲,是用毡做成的车和俑,这是对当时祭祀风俗的具体描写。“中霤”,即屋梁,这里是指祭祀时挂在屋梁上的神主。“毡车毡俑挂宫灯”,意思是说祭祀时,把牛羊等牺牲车马和牛头羊头等悬挂在宫灯下面。后两句写祭祀时由神灵自行起舞,人又兴起妖术来求取祭祀之物。
此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