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十九首,不复辨名氏。
苏李及枚乘,伯仲之间耳。
当时尚词赋,六义谁作意?
虽非大雅言,颇有风人致。
篇章何在多,自足传于世。
所嗟黄初后,作者莫与企。

【注释】

汉诗十九首:指汉代古诗十九首,即《古诗十九首》。

苏李:指西汉时辞赋家苏武、李陵。

枚乘:西汉辞赋家。

伯仲:犹言“并驾齐驱”,比喻不分上下。

尚:还。

六义:古代儒家认为《诗经》有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国风,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为宗庙祭祀的歌词),后来泛指文学的各种形式。

雅言:高雅的言辞,这里指正统的文学语言。

篇章:指文学作品,如诗词等。

传于世:流传于世间。

嗟:感叹词。

黄初后:指魏文帝曹丕统治时期。

作者莫与企:作者不能与之比拟。

【赏析】

这首诗是东汉末年文人对汉魏两代文人所作的比较和评论。诗人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汉魏两代的诗歌,谁更胜一筹?接着指出:从总体上看,汉代的诗歌,在内容上不如魏代丰富;在形式上也没有魏代成熟。但汉代诗歌也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诗中说:“当时尚词赋,六义谁作意?”意思是说,汉代诗歌虽不完美,但也不是没有价值。因为当时人们还处在封建社会的上层阶级,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因此汉代的一些诗歌就以抒发个人的政治感慨为主,这就使得这些诗歌具有了现实意义。

“虽非大雅言,颇有风人致。”虽然不能说汉代诗歌是真正的“大雅之音”,但它们确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两句是肯定汉代诗歌的价值所在。

“篇章何在多,自足传于世。”汉代诗歌虽然不多,但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只要这些诗歌能够得到流传和传播,它们就足以代表那个时代,就可以流传于后世。

“所嗟黄初后,作者莫与企。”“黄初”是汉文帝死后继位的皇帝刘协的年号,即三国时期的魏国建立之初。“作者莫与企”意思是说,魏文帝统治以后,许多文人墨客都纷纷效仿他,而真正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人却不多,所以作者们不能与之相比。这实际上是在批评魏文帝的统治政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