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春水泛,蜕骨长于树。
拿舟探穴口,甚深不敢渡。
穷冬桃始华,烂然珠光处。
【解析】
“龙洞”,即山中溶洞名。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答案】
译文:
深山里的春水泛动,龙的骨骼长在树上。
拿船到洞口探测,很深的地方不敢过。
冬天里桃花开始开花,烂漫如珠光闪耀。
注释:
①龙洞:山中溶洞名。
②蜕骨:指龙的残骸。传说古代有一种动物叫蚈(qiū),死后变成为虫,其形似龙,故称。
③桃始华:指桃花开始盛开。
赏析:
首联写山中春水泛动时,龙的骨骼长在树上。这是说山中的春天来临了,山中的水流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变得活跃起来。而在这春意盎然的山林中,有一处神奇的洞穴,那就是龙洞。这里的“龙”是指传说中的蚈,是一种死去化为虫子的动物,它的形状像龙一般,所以说是龙的骨骼。
中间两联写探穴口的情景。颔联写诗人来到龙洞口,看到洞内深不可测,所以不敢进去探险。颈联写到了冬天,桃花才刚开始开放,但是因为洞内温度较低的原因,桃花并没有完全绽开,而是在花瓣上洒满晶莹剔透的露珠,就像珠宝一般。
尾联写寒冬时节桃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以桃花比喻自己,说自己虽然年纪尚小,但却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不再依赖他人。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自己能像这桃花一样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