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亭面悬瀑,深坞著茅堂。
群木相掩薄,风披如有香。
避世真乐土,欲往川无梁。
隐沦倘见招,岁莫从徜徉。
【注释】
春山晴霭图:春天的山,晴天的云雾。
危亭面悬瀑,深坞著茅堂:一座危亭面对着瀑布;在深深的山坞中盖了座茅草堂。
群木相掩薄,风披如有香:成排的树木相互遮盖着,好像有一股淡淡的香气飘来。
避世真乐土,欲往川无梁:这里真是避世的好地方,但去那里的路上没有桥梁可以过河。
隐沦倘见招,岁莫从徜徉:隐居的人如果被招请,就该到那儿去;到了年末,只好在这里徘徊。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日山景图画,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向往之心。
首联“危亭面悬瀑,深坞著茅堂。”是写诗人站在一座高高的亭子上,眼前是一道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的瀑布,而在这深不见底的山坞中,又有一座茅草覆盖的草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为下文作了铺垫。
颔联“群木相掩薄,风披如有香。”则是进一步渲染了这幅画面。诗人说:“成排的树木相互掩映着,就像有一种淡淡的香味飘来。”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感受与眼前的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清新宜人的气息。
颈联“避世真乐土,欲往川无梁”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感叹:“这里真是避世的好地方啊!但要到这里,却找不到过河的桥梁。”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也透露出他对于官场名利场的淡泊之心。
尾联“隐沦倘见招,岁莫从徜徉”则是一种无奈的感慨。诗人说:“隐居的人如果被招请,就该到那儿去;到了年末,只好在这里徘徊。”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一种无奈与逃避,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