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无轩冕志,老不释渔竿。
对食惭周粟,纫衣尚楚兰。
江城犹雨雪,花柳政春寒。
穷达皆由命,初非行路难。
【注释】
生无轩冕志:活着时没有高官厚禄的志趣。轩冕(古代卿大夫所戴的一种帽子,代指显贵),周粟:周朝的俸禄。
老不释渔竿:年老时也不放下钓鱼竿。释:放下。
对食惭周粟,纫衣尚楚兰:吃饭时感到惭愧,因为吃的是国家周朝的俸禄;穿的衣服还是楚国的兰草做成的。兰草:一种香草,此处用以形容衣服。
江城犹雨雪,花柳政春寒:江城的天气仍然像冬天一样寒冷,春天的花柳也被冻得凋零。
穷达皆由命,初非行路难:人的贫富贵贱都是天命安排,并不是行路艰难所致。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诗人任荆州长史时。当时李白已42岁,在江陵,他与友人岑勋、元常相会。这首诗就是他们三人的赠答之作。
首联“生无轩冕志,老不释渔竿”,写隐者的高尚品质。诗人以“生”对“老”,“轩冕”(高官显位)对“渔竿”,表明自己虽生来就怀有出仕为官的壮志,但到了晚年,却不再追求仕途,而选择隐居生活,继续从事渔猎活动。“生无轩冕志”和“老不释渔竿”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态度,又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
颔联“对食惭周粟,纫衣尚楚兰。”这两句诗描绘了隐者的生活情趣。他们吃饭时感到惭愧,因为吃的是国家周朝的俸禄;穿的衣服还是楚国的兰草做成的。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的同情,也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颈联“江城犹雨雪,花柳政春寒”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笔下的环境气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
尾联“穷达皆由命,初非行路难”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看法。他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命决定的,并不是行路艰难所致。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全诗通过对隐者的描写和对其生活经历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