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柳枝桃杏花,吹弹歌舞拨琵琶。
可怜一个杨夫子,变作江南散乐家。
【注释】:
竹枝、柳枝、桃杏花:是古时南方各地民间流传的歌舞曲。竹枝,相传为巴渝民歌名。柳枝,唐时流行于四川民间的歌舞曲,后传入宫廷。桃杏花,唐代流行的歌舞曲名。吹弹、歌舞、拨琵琶(pā bō):指歌唱和舞蹈,演奏乐器。
可怜一个杨夫子:指杨敬之(字子山)。
散乐家:指杂技表演者。
【赏析】:
这首诗是讥讽当时权贵子弟的轻浮放荡。诗中“竹枝”、“柳枝”、“桃杏花”是古时南方各地民间流行的歌舞曲。《竹枝》相传为巴渝民歌名,《柳枝》为唐时流行于四川民间的歌舞曲,后来传入宫廷。《桃杏花》则是唐代流行的歌舞曲名。这里用“竹枝”、“柳枝”、“桃杏花”三句,以泛指的笔法写江南的歌舞。“吹弹”、“歌舞”、“拨琵琶”等词组,是古代歌舞曲的常用语,指歌唱和舞蹈,演奏乐器。这几句意思是说:杨柳依依,桃花灼灼,在春日的江岸上,一群舞女们载歌载舞,奏着琵琶,唱着歌曲。杨敬之(字子山),唐人,以善鼓琴著称,曾为玄宗皇帝演奏过一曲《紫霞仙》(见《新唐书·文艺传》及有关记载)。“可怜”两字,是诗人的感情表达。他看到这样的场景,感到可惜,于是写了这首诗来加以讽刺。杨敬之是一个风流才士,但他却迷恋歌舞,沉溺于声色之中,最后堕落到当了“散乐家”的地步。全诗以“竹枝”、“柳枝”、“桃杏花”三句起兴,描写了江南地区春日里的美丽景色和繁华的生活场面。接着写歌舞伎们吹弹歌唱,弹奏琵琶,载歌载舞。然后写杨敬之,点明他的出身背景和他的不良嗜好。最后用“可怜”两字,表达了诗人对杨敬之这种生活态度的不满和惋惜之情。这首诗以议论抒情为主,兼有叙事、描景等手法,但主要的是议论抒情。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形象生动鲜明,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