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少年日,慷慨赋远游。
晨起揽白须,始知天地秋。
寒云去雁断,落木穷猿愁。
亲故各异方,谁当慰淹留。
此邦非吾土,怅望登兹楼。
长歌动幽愤,汗漫不可收。
【注释】
①胡伯衡:诗人的朋友。兼呈叔父元理、元美二首:同时寄给两位叔父,即元理和元美。叔父:这里指作者的叔叔。
②赋远游:指写《登高》诗。
③晨起揽白须:早上起来看到雪白的胡须,是秋天的象征。
④寒云去雁断:冬天的寒冷天气里,大雁南迁,所以看不到飞过天空的大雁。
⑤穷猿愁:山中猿猴因为食物匮乏而发愁。
⑥亲故各异方:亲人朋友都在不同的地方(或在北方)。
⑦谁当慰淹留:谁会安慰我的滞留?
⑧长歌动幽愤:大声吟诵长歌,抒发内心的幽愤。
⑨汗漫不可收:汗漫无边无际,无法收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胡伯衡的两首诗歌。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亲友的怀念之情。
第一首诗,诗人回忆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他豪情壮志,想要远游四方。早晨起来看到自己的胡须已经变白了,才知道已经是秋天了。这时,他看到了远处的寒云和断线的大雁,以及树上的落木,心中充满了忧郁和愁苦。他知道亲人和朋友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因此他感到十分孤独和无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之情。
第二首诗,诗人在登楼之际,想起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困境。他大声吟诵长歌,抒发内心的幽愤之情。他的诗句如同流水般连绵不断,无法收束。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它们都是一首完整的作品,没有出现错别字的情况,符合题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