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尚群聚,鸾凤自孤鶱。
请书汤氏事,愿使薄俗敦。
其人字君实,其貌肃且温。
推孝达本始,同居及诸孙。
聚食近千指,何曾异一门。
弟兄尽廉士,娣姒多淑媛。
室中无私藏,堂上绝忤言。
卖药隐东市,共知齿德尊。
佳气日充闾,五云郁屯屯。
九天降雨露,自叶将流根。
赐复以终世,举家蒙厚恩。
吴中汤孟实,余闻之衍师道。原同居七世矣,能率正其家人庭,无间言室无私藏。诸舍少有不律,辄晨起盛服至其寝门,引咎自责,必改而后止。天子赐复以表孝义之门馆阁名臣皆为诗歌美之,余虽未见君子中心藏之矣。遂为之诗,所谓不必寄元也。
【注释】:吴中:今江苏苏州地区一带,因吴地而称,泛指江南地区。衍师道:汤氏家族的先师道。原:原来。同居七世:家族成员共同生活了七代人。能:能够。率:遵守。正:纠正。无间言:不闹家庭纠纷。室无私藏:家中没有秘密财物。诸舍少有不律:各房很少违反家规。辄:就。晨起:早晨起床。盛服:盛装。至:来到。寝门:卧室的门。引咎自责:自我批评,承认错误。必改:一定要改正。赐复:皇帝赐给的恩惠。以表孝义之门:用这种方式来表彰孝和忠义。馆阁名臣:尚书省、翰林院等中央官署的官员。皆为诗歌美之:都写诗赞扬汤氏家族。见:看见。君子:指汤氏家族的人。中心藏之:内心深深铭记。乃:于是。为:创作诗歌。所谓:所说的。寄元:寄托在外。元:代指外物或他人。
【赏析】:此诗是苏轼为汤氏家族所写的赞歌。汤氏兄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曾上书朝廷,请求将他们家族供奉在太学,并说:“自汉以来,未有汤氏附学者。”可见汤氏家族在当时是享有很高声誉的。作者对汤氏兄弟的品德极为敬佩,特地写下此诗,予以颂扬。
“吴中汤孟实,余闻之衍师道”一开篇,点明题意,即汤氏兄弟的事。“汤孟实”,据考证当为汤氏兄弟中的某一位。“余闻之衍师道”,说明这是由老师传授下来的。衍师,即汤氏族谱的编撰者。汤氏家族的事迹是由族谱记载的。
第二句“原同居七世矣”,承上启下,表明汤氏家族世代同堂的美德。“能率正其家人庭”,“能”字突出了汤氏兄弟的贤德;“率”、“正”二字表明汤氏兄弟在家庭中的行为规范;“其人字君实”,指出他们的字号;“貌肃且温”,“肃”与“温”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汤氏兄弟既端庄严肃又温和善良的品性。
接下来四句描写汤氏家族在家务方面的表现。“聚食近千指,何曾异一门”,意思是家庭成员众多,食量也很大,没有什么差异,说明汤氏家族十分和睦团结。“弟兄尽廉士”,“弟”指弟弟,“廉士”指廉洁之士;“娣姒多淑媛”,则是指妻子和妹妹都是善良美丽的妇女。
“室中无私藏”,说明汤氏家族家财公开,不藏私产;“堂上绝忤言”,表明汤氏家族在家庭内从不发生口舌之争,和睦相处。
“卖药隐东市,共知齿德尊”两句写汤氏兄弟以医术谋生,但绝不贪恋钱财,而是把所得用于济贫施善,人们都知道他们对社会的功德。“齿德尊”,即道德高尚受人尊敬。
最后两句“佳气日充闾,五云郁屯屯”,是诗人对汤氏家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五云”指祥瑞之气,“屯屯”形容云彩浓密的样子。
全诗语言质朴平实,但情意深挚。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写汤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德行修养;后四句具体描绘汤氏家族的日常生活,通过细节描写,使汤氏家族的形象栩栩如生。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