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气之充,尔色之愉。
博衿长裾,而拱而趋。
雍雍于于,山泽之臞。
是所谓温润,而栗者欤。

【注释】

尔:你。气:气质,风度。充:充满。色:脸色。愉:高兴。博衿(jīn)长裾(jū):宽衣大袖。雍雍:和美的样子。于于:从容不迫的样子。山泽之臞(qú):形容人瘦削。尔所谓温润,而栗者:你所说的温润,是指“温润如玉”,即温润有礼;而栗者,是指“温润有礼”的另一种说法是“温润有节”。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这首诗中对钱思复小像作了热情的赞美。

首句“尔气之充”,写钱思复的仪容。“气”指人的神态,“充”指充足、丰满。诗人认为,钱思复的神态是“充满”着一种令人喜爱的“气”。“尔色之愉”,写钱思复的面色。“色”指人的面色,“愉”指高兴、愉快。这里,诗人用一个“愉”字概括了钱思复的整个面容,突出他“满面春风”的形象。“尔”与上句的“充”相对应,都代指钱思复。“充”“愉”二字一语双关,既表现了他的气质,也表现了他的情态。

第二句“博衿长裾”,写钱思复的服装。“博”指宽大,“衿”指衣襟,“裾”指下摆,“长裾”指长衫。“拱而趋”三字,写出了钱思复那从容自如、文质彬彬的仪态。“博衿长裾,而拱而趋”,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相融,生动地勾勒出了钱思复的形象。

第三句“雍雍于于”,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钱思复举止从容不迫,神情悠闲自得,就像山泽之间那种清瘦的人一样。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钱思复比作山泽之人,以突出他的清瘦。“雍雍于于”四字,既有音韵的美感,又形象地刻画出钱思复的风度。

最后两句“是所谓温润,而栗者欤”,是对前几句的总评价。“是”指“尔”,指钱思复。“温润”是说钱思复的气质温和、柔美,“而栗”则是指钱思复的这种气质有一种含蓄、内敛的特点。这两句既是对钱思复整体形象的描绘,也是对其内在气质的赞美。整首诗通过描绘钱思复的形象,赞美了他在外表和内在气质上的优美、和谐。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优美,通过对钱思复形象的描绘和对其气质的赞美,表达了对钱思复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