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攲倾茅草屋,门前诘曲竹笆篱。
数声清笛知何处,牛背斜阳牧竖吹。

次金东园农家杂咏

林下攲倾茅草屋,门前诘曲竹笆篱。

数声清笛知何处,牛背斜阳牧竖吹。

注释:

  1. 林下:树阴之下,指竹林里。攲倾:倾斜。茅草房:用茅草盖的房屋。2. 门前:指篱笆门。3. 竹笆篱:竹制的篱笆。4. 数声:几声。清笛:泛指清脆悦耳的音乐。5. 何处:哪里。6. 牛背:指牛背上。7. 牧竖:放牧的人。8.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图,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首联“林下攲倾茅草屋,门前诘曲竹笆篱”,通过描写林下茅草屋和门前竹笆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朴素的氛围。诗人用“欹倾”来形容茅草屋的倾斜程度,形象地表达了农舍的简朴与自然。同时,“诘曲”一词也暗示了竹笆篱的曲折蜿蜒,增添了一丝动态的美。
    颔联“数声清笛知何处,牛背斜阳牧竖吹”,进一步描绘了农忙时节的场景。诗人听到几声清笛,便知道是远处牛群的主人在吹奏,因为只有在放牧时,人们才会有闲暇吹笛。这里的“牛背斜阳”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的牧场美景,而“牧竖吹”则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整首诗通过对农舍、竹笆篱和笛声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的自然美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静态的景物,也有动态的人物,使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宁静的田园与繁忙的牧场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