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宫沼凤游郊,通水明堂不剪茅。
绵蕝草仪三日具,大亨飨帝五云交。
执舆已信神为马,和鼎宁容祝代庖。
八月凉风张乐地,颂声洋溢播云巢。
【注释】
王仪伯:指王庭珪,字廷圭,号师厚。宋元间人,为政清正廉明,有“王青天”之称。参政:官名。宋朝以枢密副使、知开封府为参政或知政事。见《宋史·职官志》卷三六。郊:指郊祀。
通水明堂:唐玄宗时,曾诏令将京城洛阳的明堂改为“通水明堂”,以示天下,表明皇帝与民同乐的仁政。不剪茅:用茅草编盖,表示节俭。
绵蕝(wěi)草仪三日具:绵蕝草,指祭祀用的香草。仪:指祭祀用品。三日具:三天准备好。大亨飨帝:大亨,即享。飨,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祖宗和五岳等名山大川的一种隆重典礼。五云交:天上出现五行色彩的云雾,象征祥瑞。执舆:执车,指天子。信神为马:相信鬼神是驾御的车马。
和鼎宁容祝代庖:和鼎,指调和鼎器。宁,平静。祝,指主持祭祀的人。代庖,代替烹饪。八月凉风张乐地:指秋天八月,秋风萧瑟,吹起乐曲。张乐地:音乐演奏之处。颂声洋溢:歌颂的声音充满整个天空,形容歌声悠远传扬。播云巢:把歌声传到云端。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词,酬答王庭珪的诗。王庭珪是宋代有名的诗人。这首诗的大意是说:龙游于池沼之间,凤翔于郊野之上;通水的明堂不用砍茅盖,因为已经修得十分好了;绵蕝草准备得很充足,三天内就可以完成准备工作了;皇上已经相信鬼神能驾车,和鼎已定下平稳之音;祝祷之声在庙堂上响彻云霄,颂扬的歌声充满了天地。
全诗对王庭珪的和韵诗作了详细的叙谢,表达了作者对王庭珪诗歌的喜爱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两句总写王庭珪的诗歌。中间四句具体写王庭珪的诗歌。最后两句总结王庭珪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