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多雨昼冥冥,罗生画松当素屏。
老蛟化为剑气黑,白鹤下啄苔痕青。
传来日暮自篝火,梦入幽岩寻茯苓。
不遇胡僧露双脚,石函自了读残经。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罗若川画松
暮春多雨昼冥冥,罗生画松当素屏。
老蛟化为剑气黑,白鹤下啄苔痕青。
传来日暮自篝火,梦入幽岩寻茯苓。
不遇胡僧露双脚,石函自了读残经。
注释:
罗若川:唐朝诗人,字子高,号罗浮山人,以诗名世。他的诗句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暮春:指春季末至夏季初的时间。
多雨:雨水较多,天气阴沉。
昼冥冥:白天也显得阴沉。
素屏:白色屏风,常用来装饰居室,表示高雅、简洁。
老蛟:指龙,古代神话中蛟为龙的一种形象。
化为剑气黑:形容龙的形态凶猛,犹如黑色的剑气。
白鹤:白色的鹤,常在古诗文中象征高洁。
下啄苔痕青:用来形容白鹤落在绿色的苔藓上。
传来:此处指夜晚降临时的声音。
自篝火:自是指自己,篝火是古代用来照明和取暖的工具。
梦入幽岩寻茯苓:梦中进入幽深的山岩寻找茯苓。茯苓是一种中药材,生长于潮湿的土壤中,形状像块状的蘑菇,有药用价值。
不遇胡僧露双脚,石函自了读残经:没有遇到胡僧,只能独自欣赏石函中的残破经书。
胡僧:指西域僧人,这里泛指僧人。
石函:石制的盒子。
自了:独自完成,自己处理。
读残经:阅读残缺不全的经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罗若川的视角,展现了暮春时节的雨景和山林的幽静之美。通过描绘老蛟化为剑气的黑龙和白鹤落在苔藓上的青色画面,以及夜幕降临时篝火和梦境中的茯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还通过“不遇胡僧露双脚”,展现了诗人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