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
对门开竹径,临水种梅花。
酒熟留人醉,诗成任客夸。
时时谈旧事,相看鬓垂华。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
对门开竹径,临水种梅花。
酒熟留人醉,诗成任客夸。
时时谈旧事,相看鬓垂华。
译文:
在山中蜿蜒曲折的小路旁,有两三户人家,他们互相经过时,并不吝啬时间。
在门前,有一条用竹子搭建的小径,旁边是一片美丽的水塘,里面种着盛开的梅花。
主人把酒准备好,让我们尽情地饮酒作乐,直到我们都喝得醉意醺醺。
诗人挥笔写下了新诗,让客人欣赏、赞美他的才华。
我们一边喝酒一边交谈,谈论着过去的事情,看着彼此的头发渐渐斑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伯父的人的赞美之作。诗人通过对伯父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首句“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描绘了山间小路上,两三户人家相互经过的宁静景象。这里的“赊”字,既表现了人们之间的亲切和友善,又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
次句“对门开竹径”,描述了主人家的门前有一条用竹子搭建的小径。竹子作为中国传统的象征,代表着坚韧、高洁的品质,而这条小径则象征着主人的生活态度和品味。
第三句“临水种梅花”,进一步描绘了主人的生活场景。在靠近水边的地方种植梅花,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寓意着主人追求高雅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的诗句,“酒熟留人醉,诗成任客夸”,则是对主人性格的赞美。他热情好客,愿意与客人共享美酒美食,同时也善于创作诗歌,让人们赞美不已。
最后两句“时时谈旧事,相看鬓垂华”,则是对两人友谊的赞美。他们虽然年纪渐长,但仍然常常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一起回忆往事,分享彼此的经历。同时,他们也关注彼此的容貌变化,相互关心对方的身体和健康。
整首诗通过对伯父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