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城如斗大,征额钜万积。
逭责犹未能,馀润安可得。
【注释】莆城:莆田城,今福建省莆田市。
“征额钜万积”:征收的税银数额巨大,积累很多。
“逭责犹未能”:承担的责任还未能完成。
“馀润安可得”:剩余的利润还能得到吗?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送税官仇副使之机,讽刺了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搜刮人民的行为。全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诗人对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遭受剥削的愤慨。
莆城如斗大,征额钜万积。
逭责犹未能,馀润安可得。
【注释】莆城:莆田城,今福建省莆田市。
“征额钜万积”:征收的税银数额巨大,积累很多。
“逭责犹未能”:承担的责任还未能完成。
“馀润安可得”:剩余的利润还能得到吗?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送税官仇副使之机,讽刺了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搜刮人民的行为。全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诗人对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遭受剥削的愤慨。
诗句:与徐同知 译文:和徐同知一起游玩。 注释:徐同知,指徐文长(1520-1593),浙江绍兴人,明朝文学家、戏曲理论批评家。他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曾创作出大量山水画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的“同”,可以理解为他与我共同出游的情趣。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作者与徐同知一同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情谊深厚。 诗句:武夷山中旧学子 译文:我在武夷山中曾经是一个求学的人。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共八句。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 - 高哉永阳山,清哉永阳水。 - 高峻的永阳山,清澈的永阳水。 - “高”和“清”都是形容词,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的高峻和清澈。 - 不须问芝岭,不须寻桃源,桃源芝岭近在永阳里。 - 不必去问芝山和桃源,因为它们就在永阳里附近。 - “问”和“寻”都是动词,表示寻找的意思。 - 此山朝朝暮暮有爽气,此水一点不受污泥滓。 -
【注释】: 1. 伊洛:指洛阳。 2. 武夷云谷:指福州,古称武夷。 3. 孔堂:指孔子讲学的场所。 4. 金石:指钟鼎石刻,是儒家经典的象征。 5. 淹中断简:指《尚书》等典籍。 6. 独抱遗经:独自守护着这些经书。 7. 兀兀:孤独的样子。 8. 蚊虻(wén méng):比喻微不足道的困难或小人。 9. 精卫填海:传说中精卫鸟衔石填海的故事,表示不屈不挠的精神。 10. 书生:读书人。
【注】:文公:朱熹。 【译文】: 九州四海传颂朱公(朱熹)的书,千秋万世传诵朱文公祠(祠堂)。 朱公的祠堂从何而来?建安云谷与武夷山。 桓桓寝广是朱公(朱熹)的居所,他守道不仕,不为时人所容。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曲阜鲁国的孔子,曲阜的礼乐制度遭到毁坏,是谁造成的? 鲁国余下的宫室已经很壮丽了,何必去取此为呢? 鲋池藏书抱祭器,在艰难时刻也是可悲的。 这样的人现在不再出现了,我为公故宅三歔欷。
赋游高逸轩怀蓝远洞 世情弱卑近,子独志高远。 中庭敞明轩,大字书钜扁。 轩前山百丈,山下水千涧。 摩空屹苍苍,赴壑来滚滚。 神明万宇澄,清旷百虑远。 恭惟孔孟翁,古圣一关键。 勿云仰之高,万象不吾隐。 勿云道之远,千里在发轫。 卓尔固难知,博约端可勉。 一贯未易悟,忠恕力可践。 云胡千载间,架漏安蹇浅。 下者志富贵,妾妇视仪衍。 次者志功名,童子羞管晏。 知子质直资,勿惮廑考问。 五夫小洛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玉融陈心我诸友萧寺读书 注释: - "玉融"可能是指一种美玉或贵重之物,这里用来比喻珍贵、纯洁的朋友之情。"陈心"意为坦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 "我诸友"指我所有的朋友们。 - "萧寺"可能是一个寺院的名称,萧瑟的寺院环境为读书提供了安静的背景。 偶成汗漫游,邂逅得良际。 注释: -
诗句 1. 城南讲太极,寒泉参近思。 2. 古人学道志,千里焉得辞。 3. 𡼭嵚入闽录,泱漭游湘诗。 4. 共惟紫阳翁,跬步怀亲慈。 5. 亲在望云想,亲去庐墓悲。 6. 往迹尚历历,流风讵应衰。 7. 紫阳有学子,绰绰醇儒姿。 8. 手携图象编,来扣文公祠。 9. 为我再月留,着意窥精微。 10. 理象本一原,体用非殊岐。 11. 精爽谅有迪,涣然契深期。 12. 末流学易偏,此语慎勿疑。
【注释】 逢:碰到。石堂先生:指诗人的朋友王建,字仲初,号石堂。东都:洛阳。道,这里指道教。梦金光身:梦见自己身披金光。太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12-756)。髽:古代妇女将头发盘在头顶的一种发型。发终殊伦:头发终于成为与普通人不同的人。胡:指安禄山,是当时唐朝的一位将领。邅屯:徘徊、停留不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王建相遇于七夕之夜时写的一首赠诗。全诗共四句
【注释】: 混之再开辟,唤觉千载迷。 混元再次开辟天地,唤醒了千百年的沉睡。 龙门空宝匣,明月照玉溪。 龙门的宝匣空空荡荡,明亮的月光洒在玉溪上。 五纬集未久,又报填旅奎。 五纬星还未聚在一起,就传来了填充军旅圭表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七夕节遇雨访石堂先生的场景。开头两句“混之再开辟,唤觉千载迷”,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无限遐想以及对历史长河中无数文明的赞叹;“龙门空宝匣
【注释】 高高不可问:形容山高,无法攀登。神光终朦胧:指山上的云雾缭绕,看不真切。云锦不成报:指山中风景虽美,却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谩尔欺盲聋:意为自欺欺人,欺骗那些耳聋的人。柱维:石柱,比喻坚固的支撑物。补炼功:修复、加固石堂先生所建的房屋。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高高不可问”,以“高”字起头,写山之高大,使人难以攀援上登。第二句“神光终朦胧”,写山中云雾弥漫,景色模糊不清
诗句:关征足自润,人谓恶能廉。吾独知彦修,一叶亦不沾 译文:税收充足足以滋养,人们认为他不可能廉洁。我知道他是位清廉的官员,连一片叶子也不沾上。 注释:本诗描述了一位官员清廉的形象,通过具体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廉洁作风。 赏析: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熊禾的作品,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赞美之情。全诗通过对“关征”与“廉吏”的对比,突出了官员清廉的重要性。诗中的“关征足自润”意味着税收充足
注释:儒道并不是很难实行的,低头屈膝去做官。做官却没有俸禄,真是高尚廉洁的好官员啊!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仇副使(官名)写的,表达了对仇副使廉洁奉公的高度赞扬之情。诗中“儒道未易行”,意思是说儒家的道德规范并不容易做到;“俯首为禄仕”,意思是说为了谋取俸禄而屈身做官。这两联表现了作者对一些士人为了名利而放弃儒家道德规范的不满。最后两句“卓哉见廉吏,”意思是说看到这样的官员真是太伟大、太崇高了
五月凉风拂过翠微山,竹根的露珠滴湿衣襟。 云行于古老的树木之上,青猿在树间穿行;雪落于长溪之中,白鹭展翅翱翔。 仙径上花儿因急雨而愁容满面,洞亭中的芳草因斜阳而哀怨不已。 我来到这里只想去平林,细叩先生玉版之门。 注释: - 咏武夷:这是一首描写武夷山水景色的诗。 - 陟(zhì):登高,上升。 - 翠微:绿色的山林,也指山峰。 - 竹根:竹笋的根部,生长在竹的根部周围。 - 香露
诗句释义: 市廛有宽征,僚吏无间言。 译文: 在市场上征收赋税时,官员和下属没有相互勾结的情况。 注释: 市廛:市场上的店铺。 宽征:征收赋税时的宽松政策。 僚吏:官府中的下级官吏。 间言:相互勾结、串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在市场上征收赋税的情景,展现了政府官员在征税时的清廉和公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官员廉洁从政的重视。诗中通过“僚吏无间言”这一细节
【注释】: 课馀,指闲暇之余。哦,咏读。教子,教导子女。质,变卖。鬻,出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税官家庭生活的诗,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税官家庭的日常生活和艰辛处境,表达了对税官家庭困境的同情之情。 第一首诗中“课余自哦诗”一句,表现了税官在闲暇之余喜欢吟咏诗歌的情景。第二句“诗罢还教子”则进一步展现了税官的家庭状况,他虽然喜欢诗歌,但家中却需要他去教导子女
``` 世无半山叟 叹息屏间诗 曾参尚投杼 知己何敢期 注释: - 世无半山叟:世上没有像半山翁那样的人。 - 叹息屏间诗:在屏风间叹息,感叹诗歌的缺失。 - 曾参尚投杼:曾参曾经投杼以试其母,表示对母亲的忠诚。 - 知己何敢期:与知己相知,不敢轻易期望回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贤人君子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诗人通过描绘贤人的高洁品质和对知己的尊重,展现了他的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