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苏秦昔上秦王书,嫂不下机妻不炊。青灯长夜股流血,黄金六印何累累。
又不见陶渊明,富贵视之鸿毛轻。腰宁不折五斗米,归来篱菊秋盈盈。
周君妙年江海客,几度吴花醉中摘。蒲帆半幅风飕飕,长啸一声江月白。
我家亦在蒲海头,此时春酒浓如油。堪怜千里尚飘泊,恨不共买东归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作品赏析:

  1. 诗句原文
    君不见苏秦昔上秦王书,嫂不下机妻不炊。青灯长夜股流血,黄金六印何累累。
    又不见陶渊明,富贵视之鸿毛轻。腰宁不折五斗米,归来篱菊秋盈盈。
    周君妙年江海客,几度吴花醉中摘。蒲帆半幅风飕飕,长啸一声江月白。
    我家亦在蒲海头,此时春酒浓如油。堪怜千里尚飘泊,恨不共买东归舟。

  2. 译文注释

  • “君不见”:您难道没有听说过……
  • “苏秦昔上秦王书,嫂不下机妻不炊”:苏秦曾经上书给秦王,他的妻子不下机杼,妻子也不做饭。
  • “青灯长夜股流血,黄金六印何累累”:夜晚点着青灯,他在床上辗转反侧,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襟,堆积如山的黄金印。
  • “又不见陶渊明,富贵视之鸿毛轻”:又不见陶渊明那样看淡世俗的荣华富贵。
  • “腰宁不折五斗米,归来篱菊秋盈盈”:宁愿折断五斗米的腰身回家去欣赏篱笆旁盛开的菊花。
  • “周君妙年江海客”:周君年少有为,像江海中的行船客。
  • “蒲帆半幅风飕飕,长啸一声江月白”:用一幅蒲草制成的帆船,摇曳于风浪之中,江上的明月清辉照耀着他的身影。
  • “我家亦在蒲海头,此时春酒浓如油”:我家住在这里,现在正是春酒浓郁之时。
  • “堪怜千里尚飘泊,恨不共买东归舟”:可怜那些漂泊万里的人还在路上,恨不得一起买只东归的船只陪伴他们回家。
  1.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郑东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苏秦和陶渊明,展现了不同人生态度的选择与追求。苏秦的故事反映了他对权势的渴望,而陶渊明则代表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周君则是一个兼具这两种生活态度的人物,他在江海之间游走,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诗中的“江海”也象征了宽广的人生舞台,而“篱菊”则代表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恨不共买东归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羡慕和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个人的命运选择,也折射出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理想生活的不同追求。

《送江阴郡博周元浩归平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也是对历史人物和生活态度的一次深刻反思。它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