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城吴水三万顷,吴儿招我入溟涬。举头看月月在顶,手弄荷花落天影。
酒酣起就船底眠,青天作衾毛骨冷。龙女欲出听我歌,扇以凉飙吹梦醒。
初歌音蔟含清匀,忽然疾走衔枚军。百怪发立皆惊奔,龙女舞翻巫峡云。
再歌壮以悲,凤凰背泣麟洲啼。六月雪压昆仑低,我歌三发沧海裂。
绿水欲变黄尘热,龙女闻之悲哽咽。旌旗忽动龙女归,金乌飞上若木枝。
暑炎如火炙我肌,嗟我老病力莫支,千金莫致南海犀。
沈书问龙女,遗我苍水璧。与君乞取半湖白,归向高堂挂空壁。
昆城吴歌
昆城吴水三万顷,吴儿招我入溟涬。举头看月月在顶,手弄荷花落天影。
酒酣起就船底眠,青天作衾毛骨冷。龙女欲出听我歌,扇以凉飙吹梦醒。
初歌音蔟含清匀,忽然疾走衔枚军。百怪发立皆惊奔,龙女舞翻巫峡云。
再歌壮以悲,凤凰背泣麟洲啼。六月雪压昆仑低,我歌三发沧海裂。
绿水欲变黄尘热,龙女闻之悲哽咽。旌旗忽动龙女归,金乌飞上若木枝。
暑炎如火炙我肌,嗟我老病力莫支,千金莫致南海犀。
沈书问龙女,遗我苍水璧。与君乞取半湖白,归向高堂挂空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共25首。此诗为第23首。全诗通过描绘一个美丽的夜晚,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一句“昆城吴水三万顷”,昆城即今天的苏州市,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吴水指的是太湖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三万顷是形容湖水的广阔无垠。这句话描绘了昆城的湖泊面积之大,给人以广阔的视野和宽广的心胸。
第二句“吴儿招我入溟涬”,吴儿指的是居住在苏州的人们,他们热情地邀请诗人进入他们的世界。溟涬是一种大湖,这里可能是指洞庭湖或者鄱阳湖等大型湖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被邀请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到了人们的友好和热情。
第三句“举头看月月光在顶”,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抬头仰望月亮的情景。月光照耀在湖面上,形成了美丽的倒影。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
第四句“手弄荷花落天影”,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湖边玩耍时,手触摸到了荷花的花瓣,它们随着微风飘动,落在水面上形成了美丽的倒影。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愉悦。
第五、六、七句分别描绘了诗人在湖边休息时,看到士兵们在月光下的行军场景。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行进着,突然停下休息,然后又快速前进。这种快速而紧张的行动,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第八、九两句则转向了诗歌的主题——歌唱。诗人开始唱歌,他的声音清澈而均匀,歌词优美动听。然而,突然之间,士兵们迅速集结起来,准备行动。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整个画面变得紧张而充满动感。
第十句“龙女欲出听我歌”,这里的“龙女”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女或者是某种神灵。她想要出来听诗人唱歌,这是诗人与龙女之间的交流。这句话表现了诗人与龙女之间的亲近和交流,也表达了诗人对神秘事物的向往和好奇。
第十一句“扇以凉飙吹梦醒”,这里的“扇”可能是指一种乐器或者工具,用来发出声音或振动空气。凉飙则是清凉的风,它吹醒了诗人的梦。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通过音乐唤醒梦境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第十二句“初歌音蔟含清匀”,“蔟”是一种古代的音乐形式,这里指歌曲的节奏紧凑而有节奏感。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开始唱歌时的情况,歌声清澈而有节奏感。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在唱歌时的专注和投入,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欣赏。
第十三句“忽然疾走衔枚军”,这里的“疾走”可能是指士兵快速行进的动作,衔枚则是古代的一种行军方式,士兵们口中衔着一枚小木片,防止发出声音。这句话描绘了士兵们迅速行动的场景,他们似乎在执行某个紧急任务。这句话表现了士兵们的紧张和迅速,也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第十四句“百怪发立皆惊奔”,“百怪”可能是指各种奇特的事物或现象,这里指代士兵们的各种动作和表情。这句话描述了士兵们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反应,他们惊慌失措地逃跑。这句话描绘了士兵们的恐惧和紧张,也表达了战争的恐怖和无情。
第十五、十六句“龙女舞翻巫峡云”,“巫峡”是中国古代长江三峡中的一个重要峡谷,这里可能是指巫山十二峰中的一段。这句话描绘了龙女跳舞时的情景,她的舞姿轻盈而优美,仿佛在翻动巫峡的云雾。这句话表现了龙女的美丽和优雅,也表达了她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接下来的几句“再歌壮以悲”,这里的“壮”可能是指豪迈或英勇的意思,这里指代歌曲的内容或风格。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唱歌的第二次经历,他的歌声充满了悲伤和激情。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最后几句“凤凰背泣麟洲啼”,“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这里可能是指某种鸟类或神兽。它的背部有眼泪滴落,仿佛在哭泣。这句话描绘了一只凤凰悲伤地流泪,它在麒麟州的上空飞翔。这句话表现了凤凰的悲伤和失落,也表达了它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接下来的几句“六月雪压昆仑低”,“六月”可能是指夏季,这里指代某种天气或景象。“雪”可能是指降雪,“昆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最高山峰之一,这里指代雪山。这句话描述了六月的雪覆盖了昆仑山,显得格外寒冷。这句话表现了雪的寒冷和沉重,也表达了自然的严酷和无情。
接下来的几句“我歌三发沧海裂”,“我歌”可能是指诗人的歌声或诗歌的内容,“沧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巨大海洋,这里指代海景或大海。这句话描述了诗人连续歌唱三次后,海水出现了裂缝。这句话表现了诗人的歌声的力量和影响力,也表达了大海的广阔和深沉。
最后的几句“绿水欲变黄尘热”,这里的“绿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河流或湖泊,“黄尘热”可能是指沙漠或炎热的环境。这句话描绘了绿水即将变得炎热和干燥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变化或灾难的发生。这句话表现了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无奈,也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呼吁。
接下来的几句“龙女闻之悲哽咽”,“龙女”可能是指某种神灵或仙女,她听到这些消息后感到悲伤并落泪。这句话表现了龙女的情感和反应,也表达了她对人类困境的同情和关心。
接下来的几句“旌旗忽动龙女归”,这里的“旌旗”可能是指军队的标志或旗帜,“龙女归”可能是指龙女返回或回到某个地方。这句话描述了龙女听到消息后立即返回的情景,她的身影在旌旗下消失。这句话表现了龙女的忠诚和勇敢,也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接下来的几句“金乌飞上若木枝”,“金乌”可能是指太阳或火神,“若木”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树木,这里指代某种神圣之物或象征。这句话描述了太阳神或火神升上若木树枝的场景,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回归或恢复。这句话表现了自然的复苏和重生,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接下来的几句“暑炎如火炙我肌”,“暑炎”可能是指炎热的夏天或高温的环境,“炙我肌”可能是指阳光强烈地照射在我身上或使我感到不适。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夏天的炎热场景,阳光强烈地照射在我身上,让我感到非常难受。这句话表现了夏天的高温和酷热,也表达了人们在炎热环境中的不适和困难。
接着的句子“嗟我老病力莫支”,这里的“老病”可能是指年老体弱或生病的状态。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感叹自己的衰老和疾病,无法承受这个夏天的炎热。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和无奈,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紧接着的句子“千金莫致南海犀”,“千金”可能是指珍贵的物品或财富,“南海犀”可能是指南海地区产的犀牛角或其他珍贵材料制成的物品。这句话描述了一个无法获得珍贵物品(如犀牛角)的遗憾或无奈。这句话表现了缺乏珍贵物品的痛苦和无奈,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
最后几句“沈书问龙女,遗我苍水璧”,“沈书”可能是指书信或信函的形式,“苍水璧”可能是指一种古老的玉器,这里指代某种珍贵的物品或礼物。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收到一封信件并从中获得了某样珍贵的物品(如苍水璧)作为回报。这句话表现了一种意外之财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这首《昆城吴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