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天地间,一一皆是画与诗。渝川有二罗,画得天地之英奇。
大罗诗名撼湖海,小罗天机勃郁不得已而水墨之。
摇毫造化已破碎,洒墨元气为淋漓。嗟余老眼得一见,以手扪摸心然疑。
问君自古画有几,君今此画师者谁。君言我以眼为手,天地万物皆吾师。
吾能得其意与理,貌取色相特其皮。画成正未知似否,人人有眼谁可欺。
譬之禅宗要透脱,恋恋祖佛宁非痴。作诗点出未来眼,一扫徐熙与郭熙。
罗稚川擅长绘画,我观其作品后赠诗一首。
- 吾观天地间,一一皆是画与诗。
- “吾”:作者自称,表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 “观”:观察、审视。
- “天地间”:指的是自然界、宇宙空间。
- “一”和”一一”:重复的词,表示数量。
- “皆是画与诗”:所有的事物都像是一幅画和一首诗的结合。
- 渝川有二罗,画得天地之英奇。
- “渝川”:地名,可能是四川的一个县或者城市。
- “二罗”:指两位画家或艺术家。
- “画得天地之英奇”:形容他们的画作技艺高超,能够表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奇特景象。
- 大罗诗名撼湖海,小罗天机勃郁不得已而水墨之。
- “大罗”和”小罗”:指两位画家或艺术家。
- “诗名撼湖海”:形容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 “天机勃郁”:形容他们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气息和生命力量。
- “不得已而水墨之”:因为某些原因(可能是技术或风格的原因),他们不得不采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 摇毫造化已破碎,洒墨元气为淋漓。
- “摇毫”:用手指拨动笔尖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画家挥毫泼墨的情景。
- “造化”:指自然万物和宇宙规律。
- “已破碎”:描绘了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对自然万物的深入理解,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破碎而又完整的美感。
- “洒墨”:指画家将墨水均匀地洒在纸上,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 “元气”:这里指的是画家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力量和精神内涵。
- “淋漓”:形容画家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动感,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 嗟余老眼得一见,以手扪摸心然疑。
- “嗟余”:感叹自己。
- “老眼”:年迈的眼睛,形容作者已经年老体衰。
- “得一见”:有幸见到这幅作品。
- “扪摸心然疑”:用手指触摸自己的内心,感到疑惑不解。
- 问君自古画有几,君今此画师者谁。
- “问君”:询问对方。
- “自古画有几”:古代有绘画吗?这是一个设问句,表达了作者对绘画历史的好奇和探索。
- “君今此画师者谁”:你是今天的画家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暗示了作者对当前绘画现状的思考和质疑。
- 君言我以眼为手,天地万物皆吾师。
- “君言我以眼为手”:你告诉我,我是通过眼睛去捕捉世界的。
- “天地万物皆吾师”:我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我的老师。
- 吾能得其意与理,貌取色相特其皮。
- “得其意与理”:理解并掌握了其中的意境和道理。
- “貌取色相特其皮”:仅仅追求外表的色彩和形式是不够的,应该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内在的精神和本质。
- 画成正未知似否,人人有眼谁可欺。
- “画成”:完成一幅作品。
- “正未知似否”:是否真正像画上的那样是值得怀疑的。
- “人人有眼谁可欺”:每个人都有眼睛,但谁能欺骗我们呢?这句话强调了作品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