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阖初开。正苍苍曙色,天上春回。绛帻鸡人时报,禁漏频催。九奏钧天帝乐,御香惹、千官环佩。鸣鞘静,嵩岳三呼,万岁声震如雷。
殊方异域尽来。满彤庭贡珍,皇化无外。日绕龙颜,云近绛阙蓬莱。四海欢欣鼓舞,圣德过、唐虞三代。年年宴,王母瑶池,紫霞长进琼杯。
【注释】
阊阖(chāng hé):传说中的天门名。
绛帻鸡人:古代宫中值夜报晓的人所戴的红缨帽子,因以“绛帻”代指之。
钧天帝乐:天上的乐曲,泛指帝王之乐。
鸣鞘(xiāo)静:形容皇帝仪仗的马鸣鞘而静止。
嵩岳三呼:嵩山三呼万岁。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
圣德:圣明的德行。
唐、虞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紫霞长进琼杯:用紫霞比喻美酒,长进指不断增多。意思是说王母娘娘的仙酒源源不断地送到宴席上来。
【赏析】
此词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应制之作。词中描绘了一幅盛世图卷:朝政清明,四海升平,天子与群臣共享天伦之乐,歌颂了宋真宗的丰功伟绩,颂扬了仁宗时的太平局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社会安定和君臣和谐的赞颂之情。
上片写皇宫早朝。开篇“阊阖初开”,点出时间是在清晨,“正苍苍曙色,天上春回”,描写了朝阳映照下的京城景象,“九奏钧天帝乐”,说明皇帝亲自听政,“御香惹、千官环佩”,描写了文武百官都穿戴整齐,恭立朝堂,“鸣鞘”句,描写了侍卫们鸣鞘待命,“嵩岳三呼,万岁声震如雷”,描绘了皇帝一声令下,万民欢呼,场面壮观。
下片写朝廷宴乐。“殊方异域尽来”,描绘了来自四方的贡品之多,说明皇上的仁政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日绕龙颜,云近绛阙蓬莱”,描绘了皇上的威仪,“四海欢欣鼓舞”,描绘了四海之内人民的喜悦,“圣德过、唐虞三代”,描绘了皇上的德行超过了古代贤君尧舜禹。最后一句写宴会盛况,“年年宴,王母瑶池,紫霞长进琼杯。”描绘了每年皇帝都要到瑶池去向王母求长寿之酒的情景,“紫霞”喻指美酒,“长进”即不断增加,“琼杯”喻指美酒。
整首词通过描绘朝会场景,歌颂了皇帝的英明统治,歌颂了宋朝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