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池流水绿潺潺,高下楼台紫翠间。
阮籍才华胜南族,谢安清致满东山。
标名花坞莺争道,集句桃符鹿守关。
洒扫园丁今白发,秋翁化鹤几时还。

诗句“碧池流水绿潺潺”出自元代诗人欧阳玄的《早秋听秋居士园池》。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解读:

  1. 作者介绍
  • 欧阳玄,字原功,号圭斋,元代文学家、诗人,曾任芜湖武定军节度判官。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风貌、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等多个方面,是元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1. 原文展示
    碧池流水绿潺潺,高下楼台紫翠间。
    阮籍才华胜南族,谢安清致满东山。
    标名花坞莺争道,集句桃符鹿守关。
    洒扫园丁今白发,秋翁化鹤几时还。

  2. 诗意解析

  • 碧池流水绿潺潺:描绘了一个清澈的池水在秋风中的流动声,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 高下楼台紫翠间:通过楼台与紫色的树木相映衬,展现了一种高雅而宁静的氛围。
  • 阮籍才华胜南族:称赞阮籍的才华超过了南方的民族,表达了对他文学成就的高度认可。
  • 谢安清致满东山:提及东晋时期的谢安,以其清新的气质和高尚的品格著称,此处用以比拟诗人自身。
  • 标名花坞莺争道:描述了花丛中鸟儿争相啼鸣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集句桃符鹿守关:通过集锦的方式展现了门上的桃符与栖息在关口的鹿,寓意着平安与吉祥。
  • 洒扫园丁今白发:反映了园丁年老色衰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秋翁化鹤几时还:以传说中的仙人化鹤为喻,表达了对长寿或超脱世俗的美好愿望。
  1. 文化背景
  • 竹林七贤:这一词组源自于魏晋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指那些崇尚自然、不拘礼法的文人墨客。阮籍、嵇康等人因其放达的个性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被并称为“竹林七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象征。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如“碧池流水绿潺潺”,简洁的五言形式却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意象鲜明:诗中的“碧池”、“楼台”、“花坞”、“桃符”、“鹿”等意象都非常鲜明,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如“花坞莺争道”中,莺鸟的啼鸣与花丛的景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1. 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的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自然规律的思考。如“秋翁化鹤几时还”一句,既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 情感丰富:诗人的情感丰富而细腻,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将内心的喜怒哀乐融入诗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如对于园丁“洒扫园丁今白发”的描述,既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1. 创作背景
  • 欧阳玄生活在元代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创作往往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困境。
  • 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早秋听秋居士园池》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七言律诗,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