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兰膏数寸心,小窗伴我夜沈沈。
暖分青焰藜烟细,喜动红光花意深。
洞见苦心归典策,照残幽梦入寒衾。
他时富贵不相弃,移上长檠伴醉吟。

【注释】

兰膏:指研墨用的油脂,古人常用来照明。藜:草名,这里指藜草灯芯。洞见:洞彻。典策:典籍。寒衾:冷被。移上:放在上面。长檠(qíng 清):古代有木制的长柄灯台,这里借指长灯。伴醉吟:陪诗人作酒后的诗兴吟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诗中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富贵的不屑一顾,也表现了他的孤傲和不羁的性格。

第一句“一点兰膏数寸心”,写自己夜读的情景。点一盏灯光,读书至深夜,这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得的。但作者却说这是“一点兰膏”:“兰膏”是研墨用的油,这里借指灯光。一个“数”字,既突出了读书之久,又表现出读书之勤,可见他好学的刻苦精神。而“心”字更是传神,把读书人那种专注的神情写得淋漓尽致。

第二句“小窗伴我夜沈沈”,“小窗”与第一句的“一点”照应,“沈沈”则写出了夜深的静寂,烘托出书的可贵。

第三四句“暖分青焰藜烟细,喜动红光花意深。”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说灯下的青藜烟细细地燃烧着,红烛光映红了花朵。然而仔细品味,却别有一番情趣。这里的青藜烟,实际上是指灯光下映照出来的读书人的面影。“喜动红光”,不仅表明读书人读书入神,而且表明他读书时神情专注,甚至到了忘形的地步。“花意深”,则是暗含读书人的心境。花虽美丽,但却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心事。

五、六两句“洞见苦心归典策,照残幽梦入寒衾”,是说灯光驱散了黑暗,使人看清了书中的典史。而灯下读书的人影则进入了寒冷的被窝之中。这两句诗既写了读书的意境,又写出了读书的环境和感受,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读书的身影。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他时富贵不相弃,移上长檠伴醉吟。”意思是说将来即使富贵了,也不会抛弃这盏陪伴着我读书的长檠,而是把它移到自己的身边,随时都可以用来陪酒吟诗。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他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译文】

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书房里,伴我度过漫漫长夜。

温暖的火焰在藜草灯芯上摇曳跳动,青光闪烁,映照出窗外花朵的美丽。

洞悉世事的智者,将典籍收藏在案头,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

我将在梦中进入冰冷的被窝,让长檠陪伴我饮酒赋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反映了他一生追求学问的精神,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首联起笔不凡,“一点兰膏”四字用得十分精妙。“灯”为文房四宝之一,“兰膏”即指研墨所用的油脂,这里借指灯光。一个“点”字写出了灯的特点,突出了读书之难,也表明了读书之苦。一个“数”字说明读书之久,也暗示了读书之勤。而“心”字的运用更是妙到毫巅,它不仅表明读书人专心致志地读书,还表明了他在读书中的专注神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颔联写夜读情景。“小窗”与首联的“一点”照应,“夜沈沈”则写出了夜深人静的氛围。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只有当人们真正热爱学习的时候,才会如此执着地追求知识;也只有在如此宁静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读书人的意境。青藜烟在灯光下摇曳生姿,红光映红了花朵,更衬托出了一个孤独的身影。这两句诗虽然只写了读书人和花的影子,但实际上却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花虽然美丽,但却没有读懂读书人的心事;而读书人则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这种美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它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了精神世界的高度。

尾联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他表示将来即使富贵了也会珍惜这盏陪伴着他读书的长檠,让它永远伴随着他度过美好的时光。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和留恋,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真挚,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结构严谨紧凑,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同时,它也展示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