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凝寒棹不开,几人于此欲船回。
思君却有扁舟兴,半夜直冲风雪来。

【注释】

萧小山:即萧士玮,字小山。唐末宰相萧邺之子,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

棹(zhào):桨。

扁舟:小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夜半乘船欲回时所作。诗的首句“一水凝寒棹不开”,写诗人乘船欲归却因江水寒冷而停泊不前的情景。第二句“几人于此欲船回”,写同游之人欲返舟归去却又因风雪交加而滞留江上的情景。第三句“思君却有扁舟兴”,写自己虽不能归去,但内心仍怀念友人之情,并产生了乘船归去的愿望。最后一句“半夜直冲风雪来”写出了夜深风寒,作者不顾风雪严寒,仍然乘着扁舟归去的情景。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深夜泛舟归去时的情境。

此诗为纪实之作,诗人在夜半乘船欲归时,突遇狂风大雪,只得折回,故作此诗。

首句写诗人欲归而不得,“一水凝寒棹不开”,“凝寒”二字,既点出天气寒冷,又烘托出诗人欲归而不能归的孤寂心境。“棹不开”三字,不仅写出了风雪之大,而且写出了诗人欲归而不能归的孤独和惆怅,可谓言浅意深。这两句诗,既为下二句的描写做了铺垫,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几人于此欲船回”,“几人”二字,既是虚指,也是实写。诗人与友人同游,共度良宵,当夜已深,大家皆已沉沉睡去。然而此刻,突然刮起了大风,飞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大家只好都醒了过来,想趁着风雪不大,赶紧收拾行囊准备回去。这里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家急切的心情,使诗歌更加真实感人。“欲船回”,既写出了大家急于归去的心情,也暗示出此时此地,正是夜将深未深之时。

第三句“思君却有扁舟兴”,“思君”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明了诗人虽然不能随众人一同归去,但是心中却有着归去的愿望。“扁舟兴”三字,既表明了诗人心中有着归去的愿望,同时又暗写了诗人所乘之舟,既符合题目要求“谒萧小山”,又是诗人的别称。这一联诗,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写出了诗人心中想要归去的愿望,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的思友之情比作扁舟之兴。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更有层次感。

尾联“半夜直冲风雪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虽然不能随众人一同归去,但却依然心系友人,心中有着归去的愿望。于是,他决定不顾严寒和风雪,乘着扁舟归去。这一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不顾严寒、风雪,毅然决然乘船归去的决心和勇气,更表现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简练朴实,情感真挚深沉,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又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追求。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深夜泛舟归去时的情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风雪交加的夜晚,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