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千里送飞帆,又戴儒冠俎豆间。
美教古来无鹿洞,清游天下少庐山。
弄乌彩服三年别,骑马青衫一日还。
渤海家声元有旧,衢云努力更追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型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提供的选项,逐一分析作答即可。

(1)

秋风千里送飞帆,又戴儒冠俎豆间。

秋风万里送行舟,又戴儒巾俎豆间。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秋景。“秋风千里”指送别的地点,“飞帆”点出行舟之意。“又戴儒冠”指龚如逸将要戴上文士的帽子。“俎豆”即祭祀用的礼器,这里借指读书人。两句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又体现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

(2)

美教古来无鹿洞,清游天下少庐山。

古代的教育没有像鹿洞书院那样的美育,天下的清幽之地也很少。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鹿洞书院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想要隐居山林的愿望。同时这两句诗还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3)

弄乌彩服三年别,骑马青衫一日还。

用乌黑色的衣裳打扮三年后告别,骑在马上穿着一身青色衣服一天就回来。这是一幅描绘离别场景的画面:友人龚如逸身穿乌衣袍,三年未归;而诗人则身着青衣,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去。“弄”是穿的意思,“乌”是黑色。两句诗既写出了离别的时间之久,又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

渤海家声元有旧,衢云努力更追攀。

渤海家的声名本来就很高,现在要更加努力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渤海”代指家乡,“元有”即“原来就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更高目标的追求,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答案】

①秋风万里送行舟,②又戴儒巾俎豆间。③美教古来无鹿洞,④天下清幽少庐山。⑤弄乌彩服三年别

,⑥骑马青衫一日还。⑦渤海家声元有旧,⑧更努力追攀。⑨赏析: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秋景。“秋风

千里”指送别的地点,“飞帆”点出行舟之意。“又戴儒冠”指龚如逸将要戴上文士的帽子。“俎豆”即祭祀用的礼器

,这里借指读书人。两句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又体现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

⑩古代的教育没有像鹿洞书院那样的美育,天下的清幽之地也很少。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鹿洞书院的赞赏之

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想要隐居山林的愿望。同时这两句诗还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热

爱。

⑪用乌黑色的衣裳打扮三年后告别,骑在马上穿着一身青色衣服一天就回来。这是一幅描绘离别场景的画面:友

人龚如逸身穿乌衣袍,三年未归;而诗人则身着青色衣服,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去。“弄”是穿的意思,“乌”是黑

色。两句诗既写出了离别的时间之久,又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⑫渤海家的声名本来就很高,现在要更加努力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渤海”代指家乡,“元有”即“原来就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更高目标的追求,以及对于美好未来

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