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与二三友,周回此田畴。
中岁风雨散,兹游谁与俦。
望山渐适意,得树亦少休。
峰回西风长,吹我驼毛裘。
登高遂遐瞩,一粟托九州。
去住定有契,欣戚焉足留。
戏攀西祠花,下濯北涧流。
诗句原文:
吾与二三友,周回此田畴。
中岁风雨散,兹游谁与俦。
望山渐适意,得树亦少休。
峰回西风长,吹我驼毛裘。
登高遂遐瞩,一粟托九州。
去住定有契,欣戚焉足留。
戏攀西祠花,下濯北涧流。
翻译:
我与几位好友在这片田地周围漫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经历了中年时期的风雨洗礼,这次旅行没有人陪伴。当我望向远方的山峰时,心情逐渐变得愉悦。树木为我提供了休息的机会,当秋风再次吹起时,我感受到了一丝温暖。登上高处可以放眼望去,渺小的存在托起了整个国家。无论我们是在停留还是离开,都找到了内心的安宁。我们采摘了西边祠堂的花,并洗涤了北边小河的流水。
关键词解释:
- 荷花庄独步二首: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共二首,每首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 周回此田畴:意为环绕着这片农田走了一圈。
- 中岁风雨散:意味着在中年时期经历了一些风雨。
- 兹游谁与俦:表示这次的旅行没有人陪伴。
- 峰回西风长:形容山峰随着西风的吹拂而渐渐回归宁静。
- 一粟托九州:比喻微小的存在却承载着整个世界的重量。
- 去住定有契:指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境地,内心都有一种安定感。
- 欣戚焉足留:表达了无论快乐还是悲伤,都是暂时的,不值得过分留恋。
- 戏攀西祠花:描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游玩情景,即在西山祠附近玩耍,摘取花朵。
- 下濯北涧流:指的是在北边的山涧中清洗衣物或身体。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诗人与其朋友在田园间的行走经历以及他们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对农田、山峰、树木、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通过对比中年时的风雨和晚年的宁静,诗人展现了人生经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诗中的“一粟托九州”和“去住定有契”等表述,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哲学感悟。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对生命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是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