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结茅不厌低,山下如今路已迷。
新月夕阳都不管,晚来愁绝数峰西。
注释:
山高结茅不厌低,山下如今路已迷。新月夕阳都不管,晚来愁绝数峰西。
山高结茅不厌低,山下如今路已迷。
- 结茅:搭建茅草屋居住
- 山高:形容山很高
- 结茅不厌低:即使再高也要建个房子住
- 山下如今路已迷:意思是说山路已经找不到了
新月夕阳都不管,晚来愁绝数峰西。
- 新月:新出现的月亮
- 夕阳:夕阳的余晖
- 都不管:都不关心/不在意
- 晚来愁绝数峰西:意思是说在傍晚的时候,忧愁到了极点,只有那些山峰还显得那么清晰。
山高结茅不厌低,山下如今路已迷。
新月夕阳都不管,晚来愁绝数峰西。
注释:
山高结茅不厌低,山下如今路已迷。新月夕阳都不管,晚来愁绝数峰西。
山高结茅不厌低,山下如今路已迷。
诗句原文: 阴山赤光如赫曦,金人快日中天飞。 乾坤塞破佛力大,西来只履将安归。 百年王气真垂电,千尺法轮竿顶转。 刘郎梵相秘难窥,辛有妖言孰先见。 翻译与注释: 1. 阴山赤光如赫曦,金人快日中天飞。 - 解释:这里用“阴山赤光”比喻佛教的教义如同朝阳一样明亮和强烈。同时,“金人快日”象征着佛法的光明能够照耀世界,带来和平与希望。 2. 乾坤塞破佛力大,西来只履将安归。 - 解释
【题解】 此诗为作者题咏自己喜爱的李太白的《碧山》图而作。首二句赞颂李太白,三、四句自谦不如太白之才情,五、六句赞颂李太白的人品,七、八句抒发了对李太白的景仰和羡慕之情,九、十句希望李太白的画能流传人间,十一、十二句表达自己愿效仿李太白之意,十三、十四句以韩侯自喻,十五、十六句希望友人长寿。整首诗语言平易,意境高远,是一首题咏名画的诗。 【注释】 题碧山图:指题写《碧山图》。 尝爱:曾经喜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皮典史归泉溪旧隐》的一部分。以下是对整首诗的解释: - 第一句: 皮尹昔辞上高秩,隐居欲拟陶彭泽。 - 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皮尹离开高位回归田园,他希望像陶渊明那样隐居。 - 赏析: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田园诗人,以其高洁的品质和归隐的生活态度而著称。皮尹选择离开官场,回归自然,体现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个人志趣的追求。 - 第二句: 石潭空洞九峰奇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相关注释: 1. 明月照北林,孤鸿有哀音 - 明月照北林:月亮高悬在北方的树林上,象征着宁静和清冷。 - 孤鸿有哀音:孤独的鸿雁发出了哀伤的鸣叫声。这里用“孤鸿”比喻阮嗣宗(字嗣宗),一个性格孤傲、不拘小节的人。 2. 揽衣起坐弹鸣琴,忧思徘徊独伤心 - 揽衣起坐:起身拿衣服擦拭身体。 - 弹鸣琴:弹奏着古琴发出悦耳的声音。 - 忧思徘徊独伤心:内心充满了忧愁
【注释】 1. 与叶宗茂游山村:与叶宗茂一同游览山村。叶宗茂,作者的朋友。 2. 村北村南春事幽:村北村南春天的景色非常幽静。 3. 故人乱后得相求:故人(老友),在战乱之后得以相互寻找到。 4. 仓皇屡作经年别:形容心情极度不安,多次匆匆地分别。 5. 邂逅能无一日留:偶然遇到的人,怎么能没有一天的停留呢? 6. 丁令归时空有恨:指丁令威死后化成仙鸟,飞回北方时常常有遗憾。丁令威,传说中的仙人
【注释】 ①元忠:作者的字。程鲁瞻:作者的朋友,名鲁瞻。家塾:家塾师。②古阆:地名。在今四川南充县北。③蕨薇:两种野菜,这里比喻隐士的生活。④桑榆:夕阳,这里指日暮时分。⑤层霄:云霄,形容高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程鲁瞻送行而作。程鲁瞻即将到任于四川南充县的程家塾,诗人用“万里”和“层霄”两个词,来表达他对于好友赴任的祝贺。全诗以送行为主题,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出送别的场面
【诗句解析】 1. “相逢岁晚诗更诵,燔尽枯槎谈愈纵。”:在岁末时分,我们相逢并共同诵读诗歌。我们谈论的内容非常深入。 2. “短茨低覆结冰花,寒压溪云不成梦。”:我用短木枝覆盖着火堆取暖,上面结了一层冰花;寒冷的天气压得溪上的云雾都难以形成。 3. “竹帛烟销黔首愚,紫芝一曲老商于。”:纸张和竹简上的烟雾已经消散,黔地的百姓愚昧无知。一曲《紫芝》之歌,让我想起了老商人商余。 4.
寄题郑天骏云山楼 广文之孙材且武,身隐关梁谢行伍。 作楼江浒号云山,坐睨江云谁敢侮。 江中舟楫日经过,道上车马何其多。 官纲私载一时集,主人迎客忘讥诃。 掩藏白骨芟林莽,招辑流亡俱安堵。 主人展席客长哦,但云信美休怀土。 惜君不生宣和间,坐销鼠孽应无难。 至今闻说方家洞,能令壮士发冲冠。 请君试上萧王墓,青史无名谁守护。 箫鼓丛祠春复秋,男儿何必生封侯。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写给郑天骏的一首题画诗
次韵谢成府推见赠 名途早日号清修,尚尔祥刑佐一州。 几处干戈犹扰扰,百年襟抱自休休。 时平风物应难见,岁晚功名或可收。 闻道朝廷思用老,苍颜云鬓侍宸旒。 注释: 1. 名途:仕途之路。 2. 日:早晨。 3. 号:称赞。 4. 尚尔:你如此。 5. 祥刑:美好的刑罚。 6. 佐:辅助。 7. 干戈:兵器,代指战乱。 8. 扰扰:纷乱不安。 9. 百年:一生,这里指老年生活。
寄别叶宗茂 元末明初赵汸七律诗鉴赏 1. 诗歌原文 交旧相看不忍分,此生真合断知闻。 坐中总是江南客,幕下谁空冀北群。 数口完归良细事,百年多病等浮云。 由来匡济须人杰,莫把虚名误使君。 2. 译文及注释 - 译文:与朋友重逢时,我们依依不舍地不愿分离,这一生或许真的应该断绝那些不必要的知识和消息。在座的众人都是江南人,而我的部下却大多来自北方。为了家庭的幸福,我们努力经营着细小的事务;然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然后是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最后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本题中,第一句中的关键词:“水乐”,“访”,“深幽”,“舟”,第二句中的关键词:“添胜迹”,“南屏”“老子最风流”。第三句中的关键词
送金元忠赴程鲁瞻家塾兼寄鲁瞻 古阆山高剩蕨薇,与君同隐惜君归。 桑榆逐暖空匏系,百里层霄看鹤飞。 注释:古时阆州有一座山,名叫阆山,山上生长着蕨薇。你和我一起隐居在这里,现在你要离开了,我舍不得你回去。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看着一群群大雁在天空自由翱翔,而我们却只能像匏一样被拴住,不能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好友金元忠送行的感怀之作。诗人以山水为背景
【注释】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孟子》、《孝经》。 晦明:昏暗与明亮,这里指《诗经》中的内容。 白首:年老之词,指读书至老。 穷经:穷尽经典,指研究、研习经书。 续编:继续编写书籍,这里指对经书中的篇章进行补充修订。 石介生王令死:石介(1007-1045)字守道,北宋著名学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贬,后被重新启用,但不久去世
注释:山中树木繁茂,枝叶交错,时间仿佛静止。我在树荫下倚杖沉吟,听到落木的沙沙声。山居已经很久没有记录时间了,今天偶然来到林下,发现已经是秋天。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的“高枝密叶一时空”形象描绘了山中树木的高大和树叶的繁茂,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倚杖沉吟落木中”则通过诗人倚杖沉吟的动作
【注释】澄:澄清;心:心境;客:指诗人自己。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七绝。作者通过描绘亭中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的心境。首句“亭中客去日西沈”描绘了亭中的客人离去后,夕阳西下的景象;第二句“云净天空月影临”描绘了天空云彩散开,月光照耀的景象;第三句“万籁无声群动息”描绘了四周寂静无声,万物静止不动的景象;最后一句“千山一色静高深”描绘了远处千山万壑,一片宁静深远的景象。整首诗画面优美,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 1 “红光犹在斗牛间”:这句描述了天空中红色的光芒,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斗牛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这里用来形容天空的红光。 2. “未斸龙泉岂遽还”:斸(jué)是挖掘的意思,这里比喻为取得或获得某种东西。龙泉是指传说中的龙所喷出的水形成的湖泊。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尚未得到或失去的事物的感慨。 3. “金马玉堂随世换,清风明月几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