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百馀仞,振衣聊共登。
阳林映昭晰,阴壑泻璁琤。
灵泓蟠玉虬,丹荑冒翠藤。
霏霏縠雾敛,冉冉卿云升。
栖遁皆真侣,摛掞尽高朋。
虽非幔亭会,终使逸情增。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
诗句释义:
- 仙山百馀仞,振衣聊共登。
- 阳林映昭晰,阴壑泻璁琤。
- 灵泓蟠玉虬,丹荑冒翠藤。
- 霏霏縠雾敛,冉冉卿云升。
- 栖遁皆真侣,摛掞尽高朋。
- 虽非幔亭会,终使逸情增。
译文:
在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刘旻、李文同登上西峰的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诗。
仙山有一百多米高,我振衣而上,与众人一同登顶。
阳光下的山林明亮如镜,而阴影中的山谷则清澈如水。
山间的清泉如同蟠曲的龙身,而山上的丹树则像翠绿的藤蔓。
微风吹过,雾气渐渐散去,远处的云彩缓缓上升。
这里隐居的人们都是真正的伴侣,他们挥洒才情,与高朋相聚。
虽然不是在幔亭聚会,但这次登高赏景让我的情趣更加浓厚。
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 仙山百馀仞,振衣聊共登。
- “仙山百馀仞”描绘了山峰的高度,形容其陡峭且壮丽。
- “振衣聊共登”表达了作者与众人一起攀登的豪情,展现了一种豁达和乐观的精神。
- 阳林映昭晰,阴壑泻璁琤。
- “阳林”指的是阳光照耀下的树林,“阴壑”则是背光面的山谷。
- 这两句通过对比阳林与阴壑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同时,“映昭晰”、“泻璁琤”等词语也生动地描绘出了山林间光影变幻、声音悠扬的美妙景象。
- 灵泓蟠玉虬,丹荑冒翠藤。
- “灵泓”指的是山间的清澈泉水,“蟠玉虬”则形象地描绘了泉水流动时的形态。
- “丹荑”指的是红色的嫩芽,“冒翠藤”则描绘了这些嫩芽生长在翠绿的藤蔓上的情景。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林间的生机勃勃和自然之美。
- 霏霏縠雾敛,冉冉卿云升。
- “霏霏”指的是细密的雾气,“縠雾”则是指像绸缎一样轻薄的雾气。
- “冉冉”指的是缓慢而从容的样子,“卿云”则是古代贵族女子所戴的一种头饰,这里借指高远的云彩。这两句通过描绘云雾的变化,营造出了一种轻盈而优雅的氛围。
- 栖遁皆真侣,摛掞尽高朋。
- “栖遁”指的是隐居或遁世,“真侣”则表示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
- “摛掞”指的是挥洒文字或才华,“尽高朋”则表示全部聚集于此。这两句强调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欣赏美景、交流心得的喜悦之情。
- 虽非幔亭会,终使逸情增。
- “幔亭”是古代的一种宴会形式,这里用来比喻此次聚会的氛围。
- “逸情”指的是超脱世俗的情感,“增”则表示增多或提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不是在一个豪华的宴会中度过,但却因为与朋友们一起登高赏景而让内心的情趣得到了升华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