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岚洞壑玉参差,满地浓阴日影迟。
寂寂柴门云自合,深深灌木鸟仍窥。
沧浪唱晚空天地,绿绮寻幽过竹篱。
岂是柴桑归去者,时临清浅赋新诗。

马和之的卷

回岚洞壑玉参差,满地浓阴日影迟。

寂寂柴门云自合,深深灌木鸟仍窥。

沧浪唱晚空天地,绿绮寻幽过竹篱。

岂是柴桑归去者,时临清浅赋新诗。

注释:

  1. 回岚:山岚,指山谷间缭绕的云雾。
  2. 洞壑:山中的沟壑。
  3. 玉参差:形容山峰苍翠欲滴,如美玉一般参差不齐排列。
  4. 浓阴:浓郁的树木遮挡了阳光,使得地面显得阴暗。
  5. 寂寂:寂静无声。
  6. 柴门:用木头或竹子搭建的门。
  7. 沧浪:大海,此处指广阔的水面。
  8. 绿绮:古代的一种琴。
  9. 柴桑:指隐士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马和之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首句“回岚洞壑玉参差”描绘了山谷中回荡的山岚、错落有致的山石和郁郁葱葱的树林,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次句“满地浓阴日影迟”则进一步展现了这种静谧的氛围,浓密的树叶遮住了阳光,使得地面上的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起来。
    第三句“寂寂柴门云自合”表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诗人站在门前,看着云彩自成一体,仿佛与外界隔绝,只留下诗人独自欣赏这份宁静。第四句“深深灌木鸟仍窥”则是对第三句的具体描写,灌木丛中鸟儿仍在窥视着什么,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在深林里自由飞翔的小鸟,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第五句“沧浪唱晚空天地”,以“沧浪”为引子,描绘了夜晚天空的辽阔与深邃。在这里,诗人似乎听到了大海在晚霞的映照下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受到一种宏大而深远的情感。第六句“绿绮寻幽过竹篱”,则将笔触转向了竹林,绿绮琴声悠扬,仿佛在寻找着幽静的地方。这里的“寻幽”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岂是柴桑归去者,时临清浅赋新诗”,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虽然身处柴桑之地,但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时刻准备着去创造新的诗篇。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欲望,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不断追求进步。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场景。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也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