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法喜楼,千顷冷涵秋。
吟绕维摩室,风生杜若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做,正确理解其意思。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如“吟绕”应为“萦绕”,“维摩室”应为“维摩诘”。
【答案】
译文:湖边的法喜楼,千顷秋波冷涵。我在这里徘徊徜徉,仿佛走进了维摩诘的居室,风从洲上吹来,杜若花随风摇曳(飘洒)。
注释:过:经过、经过。法喜:佛家语,指喜悦、高兴。千顷:一面积单位,这里指广阔的湖面。冷涵秋:形容秋色清冷、肃穆。维摩诘:即维摩丈人,意译为居士,是印度佛教高僧。他以善于辩论而著称于世,在南北朝时期影响很大。传说他曾住持过一座寺庙,并有《维摩诘经》,因此后人称他为维摩丈人。吟绕:形容诗人在吟咏着什么,绕指柔婉地萦绕于心头。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山水小诗。诗人游历了九里寺,登上了法喜楼。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再环顾四周,只见万木萧瑟,寒气袭人;于是,便在这深秋季节,独自漫步于湖畔。此时此地此景,诗人不禁联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杜甫的诗句,只是用夸张手法,写自然景色之壮阔,而作者则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将自然景色人格化,赋予它们以生命,使之仿佛有了感情,能够“吟绕维摩诘”。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据《维摩诘经》载,佛陀曾问维摩丈人:“汝比丘得神通乎?”维摩丈人答:“吾无神通。”佛陀又问:“云何是神通?”维摩丈人回答说:“譬如有人至城郭中,见诸众生,或时欢喜,或悲恼舍,或生厌恶……如是等类皆名神通。”“维摩诘”,即维摩丈人。所以,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既表明自己并无什么特异功能,也表现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