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仇池五色毛,晔晅一如金错刀。
欲斫沧海上初日,下有积石定风涛。
曾向人间拾凤毛,从衡文采自挥毫。
龙孙啸咏求摹写,露洗珊瑚月影高。

钩勒竹

凤凰仇池五色毛,晔晅一如金错刀。

欲斫沧海上初日,下有积石定风涛。

译文:

钩勒竹

凤凰的羽毛在仇池中生长,五彩斑斓如金错刀一般美丽。

想要砍伐那海上初升的太阳,下面有坚厚的积石镇住狂涛。

曾经拾起凤凰的羽毛,文学才华自然挥洒自如。

龙孙啸咏寻找着摹写的对象,月光下的珊瑚晶莹剔透。

注释:

  1. 钩勒:绘画时用笔勾勒出轮廓和线条。
  2. 仇池:古地名,今属陕西省宝鸡市,是古代著名的出产美玉之地。
  3. 晔晅:光彩照人的样子。
  4. 金错:古代的一种铜器表面雕刻花纹,用金丝错成,所以称为金错。
  5. 沧海:大海。
  6. 积石:指山名,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是古代的一座名山。
  7. 从衡文采:指文采飞扬。
  8. 龙孙:指神话传说中的龙之子孙,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的作品或诗才。
  9. 啸咏:吟咏歌唱。
    赏析:
    这首小诗以凤凰羽毛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首句“凤凰仇池五色毛”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凤凰羽毛的美丽。次句“晔晅一如金错刀”则是对凤凰羽毛的进一步描绘,形容其色彩鲜艳如金错刀一般。三、四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凤凰羽毛与海洋和山脉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六句则是诗人自喻。诗人曾拾取过凤凰的羽毛,如今又拿起文采,挥笔如飞。这种对文学才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最后两句则是对诗歌创作过程的描绘。诗人在吟咏歌唱的过程中,找到了可以摹写的对象,那就是月光下的珊瑚,它晶莹剔透,宛如一颗颗宝石般熠熠生辉。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