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赋物如天工,墨光洒竹回天容。千年劲玉寒不死,清波照响悲吟龙。
烟凝草绿承华殿,鬼冷秋霜月如练。长毫写影竹不知,《子夜歌》残空记面。
春云一散风吹尘,茫茫海色翻青鳞。金仙泪痕愁汉月,尚怜玉轴随时新。
梦跨茅龙上天去,女娲补天天不语。海绡画鸾生翠羽,踏破银湾湿河鼓。
射龙江深春不度,风色萧萧怨千古。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 天人赋物如天工,墨光洒竹回天容。千年劲玉寒不死,清波照响悲吟龙。
- 天人赋予万物如同自然造化,墨色洒下竹子映衬出天宫的美景。千年的坚韧之玉在寒冬中依旧生机勃勃,清澈的波浪反射着月光仿佛龙在悲伤地吟唱。
- 烟凝草绿承华殿,鬼冷秋霜月如练。长毫写影竹不知,《子夜歌》残空记面。
- 烟雾缭绕着绿色的草地,笼罩着华丽的宫殿。阴冷的秋风带来了秋霜,月亮如同白练一般皎洁。笔尖在宣纸上挥动,影子在竹林中消失,只留下《子夜歌》残缺不全的记忆留在心中。
- 春云一散风吹尘,茫茫海色翻青鳞。金仙泪痕愁汉月,尚怜玉轴随时新。
- 春风一吹散了尘土,大海的色彩翻滚着青色的鱼鳞。金色仙人的泪痕让人想起那遥远的汉朝,仍然怜惜着她的新画卷。
- 梦跨茅龙上天去,女娲补天天不语。海绡画鸾生翠羽,踏破银湾湿河鼓。
- 梦中我骑上茅龙飞升到天上去,女娲补天的故事已经无人再提起。用海丝绸织成的画鸾展翅生出了翠鸟的羽毛,我踩破了银色的海湾湿漉漉的鼓声。
- 射龙江深春不度,风色萧萧怨千古。
- 射龙江水深邃而又幽静,春天的气息无法传到这里。风声萧瑟,仿佛在诉说千古的哀怨。
接下来是诗句注释和赏析:
注释:
- 天人赋物如天工,墨光洒竹回天容。千年劲玉寒不死,清波照响悲吟龙。
- “天人”指的是神仙或神祇,这里指代自然之力。“赋物”意为赋予万物。“墨光”指墨色的光芒,洒在竹子上显得格外鲜明。“千年”强调时间的长久。“劲玉”指的是坚硬且珍贵的玉石。“寒不死”形容玉石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保持生命力。“清波”泛指水面。“悲吟龙”比喻月光下竹子的影子如同龙在悲鸣。
- 烟凝草绿承华殿,鬼冷秋霜月如练。长毫写影竹不知,《子夜歌》残空记面。
- “烟凝草绿”形容景色如烟一般朦胧,绿色植物茂盛。“承华殿”指华丽的宫殿。“鬼冷”指天气寒冷,如同鬼魅般寂静。“秋霜”指秋天的霜降。“月如练”形容月亮明亮而洁白。“长毫”即长笔,这里用来象征书写的动作。“《子夜歌》残空记面”可能是指《子夜歌》的残篇记录在某人的脸上,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
- 春云一散风吹尘,茫茫海色翻青鳞。金仙泪痕愁汉月,尚怜玉轴随时新。
- “春云一散”指春天的云彩散开了。“风吹尘”形容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茫茫”表示广阔无边。“海色翻青鳞”指海水的颜色呈现出青色,仿佛翻腾的鱼鳞。“金仙泪痕愁汉月”可能是指一位仙女因为怀念汉朝而哭泣。“玉轴随时新”意味着画轴总是随着时间而更新,保持着新鲜感。
- 梦跨茅龙上天去,女娲补天天不语。海绡画鸾生翠羽,踏破银湾湿河鼓。
- “梦跨茅龙”指梦中骑着茅草做的龙升天而去。“女娲补天”是中国神话中的传说,女娲用五色彩泥修补天空。“海绡”是丝织品,这里指海丝织成的画。“画鸾生翠羽”可能是指通过画鸾展现了孔雀开屏时的美丽景象。“踏破银湾湿河鼓”形象地描述了场景的壮观,仿佛脚下的河水都被踏破,鼓声在潮湿的空气中回荡。
- 射龙江深春不度,风色萧萧怨千古。
- “射龙江”可能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这里借指深远的地方。“深”与“度”相对,表示距离遥远难以到达。“风色萧萧”形容风声凄凉。“怨千古”表达了无尽的哀愁和遗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追求。诗人以自然之物喻人,通过对竹子、云雾、月光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秘。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古代传说和文化遗迹的怀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