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翠壶山下客,凌晨登山如绝壁。
支筇径上真净岩,头上青天才咫尺。
高僧十载栖岩幽,启扉相见还相留。
欣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岚气生清秋。
开窗一览数千里,沧海微茫等杯水。
客帆来往烟雨中,人家远近林峦里。
平生读书苦不多,时事如此将奈何。
蝇头蜗角付一笑,会当结屋山之阿。

【注】:

翠壶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真净岩:在山中。

支筇:拄拐杖。

岚气:山中的雾气。

会当结屋山之阿:打算在山的北面建造房屋。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张雨游浙江杭州西湖边的翠壶山时,宿于真净岩,有感而作的。他以清幽的山水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崇高理想。

全诗分为四句,首二句写登高所见;三、四句写与僧人相见;五、六句写僧人的高尚品格;七、八句写作者的感慨与志向。

第一、二句,写诗人登山所见。“六月”二字点明季节,说明诗人是在盛夏时节登上翠壶山的。“凌晨”二字则表明诗人是清晨才上山的。“如绝壁”三字,写出了山势的险峻。

第三、四句,写诗人登顶后见到的情景。“支筇径上真净岩”,拄着拐杖,沿着山路登上了真净岩。“头上青天”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站在岩石之上,抬头仰望头顶青天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心胸开阔,超然物外的境界。“高僧十载栖岩幽,启扉相见还相留。”这两句话写出了诗人与僧人相见后的情状。“高僧”指的是一位深通佛理的高僧。“十载”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长时间。“栖岩幽”指僧人长期居住在这里。“启扉相见”说明僧人开门欢迎诗人。“相留”则表明诗人被僧人留住,一起共度时光。

第五、六句,写诗人留在山上后的情景。“欣然坐我斗室底”,诗人欣然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斗室”即小屋子。“满室岚气生清秋”,房间内充满了山间雾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清秋”则是指秋天。

第七、八句,写诗人下山后的情景。“开窗一览数千里,沧海微茫等杯水。”“开窗”即打开窗户。这句的意思是推开窗户放眼望去,可以远眺到数千里的大海。“沧海”指大海,“微茫”形容海的辽阔无边,“等杯水”则是说大海看起来就像一杯水一样小。这句写出了诗人站在窗前眺望海洋时,那种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感觉。

第九、十句,写诗人离开山后的感受。“客帆来往烟雨中”,“客帆”指行船的帆。“来往”指船来船往。“烟雨”指雨雾朦胧的景象。“人家远近林峦里”,远处的村庄、近处的树林、山峦都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平生读书苦不多”,这是诗人说自己一生读书很少,但并不因此而感到遗憾。“时事如此将奈何?”这是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满和无奈的表达。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写景、叙事、抒情等多种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以清幽的山水为背景,以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为线索,展现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祥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